外籍移工|歐洲商會 2025 建議書 提 65 項新議題  籲放寬外籍幫傭門檻 有助女性投入職場

專業女性講解全球外勞市場趨勢與外派策略.

歐洲商會 11 月 20 日發布 2025 建議書,共新增 65 項新議題,人力資源議題方面有 3 項,包括 強化職場親子友善措施、生育及托兒相關補助, 以及簡化外籍特定專業人才家屬居留簽證流 程。去年建議書提出的議題中,包括放寬僱用家事移工的門檻、外籍員工納入勞退新制、鬆 綁外國專業人才資格,以及藍領移工強迫勞動問題等,相關部會雖有回覆,但仍未完全解決, 因此今年再次提出。 

外籍看護|「鐘點移工」說明會 逾 30 家團體參加  須先國內求才 移工國內承接或國外引進 

專業外勞照顧老人,溫馨服務彰顯人文關懷.

外界簡稱「鐘點移工」的「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預計今年底開辦,勞動部 15 日舉 辦試辦單位說明會,線上、實體逾 30 家社福 團體參與;勞動部表示,雇主申請聘僱外國人仍須先辦理本國招募,不足才得以聘移工,聘僱移工可在台承接期滿的家事移工與機構看 護工,或是從國外引進,外籍陪伴照顧員未納入中階技術工,僅能以藍領移工申請。

外籍移工|114 年職災平均費率調升至0.21% 雇主成本增加

專業女性講解全球外勞市場趨勢與外派策略.

雇主注意!勞工職業災害保險費率平均費率 114 年將調高。勞動部 7 日公告修正「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適用行業別及費率表」,114 年將有 52 個 行業調升、2 個行業調降,各行業平均費率由 0.19%調升為 0.21%。 

外籍移工|促進移工身心健康 南市開辦健康諮詢  與企業合作辦理 2 場 亦可申請到宅服務

專業醫療人員與病人親切溝通,展現全球外勞與醫療照護服務。.

為讓移工在友善的環境中安心生活和工作,臺南市政府勞工局今年與事業單位合作,辦理 2 場「移工健康諮詢服務」,過程免費,由專業醫護團隊提供諮商及指導,提升移工的身心健康與幸福感。勞工局表示,今年還首創「移工心理健康諮詢服務」,雇主如有需求,不分業別均可電話申請。 

外籍移工|藍領審查辦法草案預告 增訂多元陪伴 移工條件同外籍看護 雇主須具法人資格

外籍看護照顧老人,專業療育服務,24小時家庭照護,台灣外勞外籍看護團隊.

藍領外國人工作資格及審查辦法修正草案正式預告, 增訂移工從事多元陪伴工作工作內容、資格,以 及雇主資格和人數認定等規定。其中移工從事多元照顧陪伴工作,條件與家庭看護工相同,均須年滿 20 歲且接受相關訓練;雇主應為登記或設立滿 5 年的法人團體,不包含私立就業服務機構, 但仍可委託業者辦理後續引進、管理事務。

家事移工|家事移工生育補助? 勞部統整意見  立委籲需正視衍生的勞雇、失聯問題

孕婦肚子特寫,展現健康孕育的美好時刻,與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相關。.

近期移工懷孕產子個案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勞動部長何佩珊於立院接受質詢時說明, 勞動部已擬有相關權益保障指引草案,目前針對家事移工生育補助部分尚在協調, 預計年底訂定並公告。 

家事移工|立委呼籲身心障礙者聘外看 應予免繳就安費

外籍看護照顧老人,專業療育服務,24小時家庭照護,台灣外勞外籍看護團隊.

立委廖偉翔 17 日於衛環委員會質詢時指出, 即使是身心障礙者聘僱家庭看護工,若非屬中低收入或低收入家庭,仍需要繳交就業安 定費 2,000 元。他指出依照《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精神,國家有責任彌補障礙者 遭遇的落差,當國家未能完善協助,身心障礙者必須自行聘僱移工,還要繳交就安費, 宛如被課障礙稅不合理。 

外籍看護|聘家看申請薪資補貼 近6 千名經濟弱勢雇主提出

專業外勞照顧老人,溫馨服務彰顯人文關懷.

針對經濟弱勢家庭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勞動部給予薪資補助每月 3 千元、補助期間共 3 年,薪資補貼僅剩 1 年時間,勞動部提醒,符合經濟弱勢雇主資格者(就安費免繳者),其聘僱家庭看護工有效聘僱期間在 111 年 8 月 10 日至 114 年 8 月 9日,給予家庭看護工薪資每月 2 萬元以上,雇主須主動向勞動部提出申請補助。

外籍看護|臺中市移工安心培力計畫 持續受理申請  專業照顧服務員搭配翻譯 提升照護技巧

守護健康的外籍醫療工作者在台灣熱情協助患者、提供專業醫療服務.

為提升家庭看護工照護品質,臺中市政府勞工局今年持續推動外國人安心培力照護提昇計畫, 今年預計服務 100 個家庭。勞工局表示,目前 持續受理申請中,因名額有限,呼籲符合資格的家庭儘速提出申請。 

外籍移工|移工總數逼近 80 萬大關 差 804 人  10 年增加 27 餘萬人 社福僅 2.9 萬人

專業外勞管理員交流具多元文化背景的外籍員工.

最新統計,截至 113 年 8 月底,移工在台人數 79 萬 9 ,196 人已逼進 80 萬大關,較 103 年同期增加 27 萬 1,633 人,這 10 年期間產業移工增加 24 萬 2,180 人、社福移工增加 2 萬 9 ,453 人, 近期因為高齡化、少子化影響,加上工作型態改變,疫後各產業大缺工,不只 3K 行業找不到人,連服務業也無人可找,如何運用外國人力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