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看護|長照支出超過 7 成在輕中度失能者  重度仍靠移工 監委請衛福部檢討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二月十九日臺北報導】監委調查指出,衛福部表示 2023 年長照服務涵蓋率已達 8 成、近 3 年滿意度達 9 成以上,但長照給支付集中於輕中度失能者,而重度失能者使用占比更從 3 成下降至 2 成,監察院已函請衛福部檢討改進相關統計調查,以掌握實際狀況。 

監院社會福利及環境衛生委員會 12 月 18 日審查通過監委王幼玲提出的調查報告, 報告指出我國從 2017 年起推動長照 2.0,投 入大量經費,到 2022 年已超過 6 百億元。 服務目標群體包括:65 歲以上失能老人、 全年齡失能身心障礙者、55-64 歲失能原住 民、50 歲以上失智未失能者、衰弱老人。 

衛福部改統計方式 推估需求人數減 

但衛福部在2022年以近年64歲以下身心障礙者及衰弱老人的人數下降,改採低推估數據作為布建長照資源的根據,相關需求人數減到每年 8 萬多人,減幅 4 成;整體長照需求人數以 112 年為例,從最初政策核定的 91.3 萬餘人,減少為 86 萬餘人。 王幼玲進一步指出,雖然長照服務使用人數逐年成長,但經過衛福部調整需求推估人數、修正服務涵蓋率計算方式、把失智照護和預防/延緩失能服務的人數也納入之後,服務涵蓋率從 2021 年的 56.6%, 明顯提高至 2022 年近 7 成、去年 8 成,但依據監察院諮詢,重度失能者家庭似乎沒有明顯感受。 

依照衛福部說明,調整計算方式是為了精準反映實際推動情形,但監委進一步分析發現,各目標群長照服務涵蓋率有明顯落差,高者近 8 成,低者只達 2 成左右,且 2023 年超過 7 成的長照給支付服務使用者 為輕中度失能者,重度失能者仍多仰賴家庭及移工,每年使用服務占比逐年下降至 2 成左右。衛福部也坦言確實集中於中輕度,以居家服務為主。 

重度失能者使用占比僅 2 成多 

王幼玲再指出,衛福部從 2020 年到 2022 年辦理長照 2.0 滿意度調查,整體滿意度均高達 9 成以上,但欠缺短期使用者、結案者和符合資格卻未申請者等對象,也未曾針對不同服務目標群體抽樣調查,問卷過於簡易片面,又是以回溯電訪,會使得調查結果難以有效掌握實際狀況。 

此外,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長者失智症人口數逐年攀升,目前部分縣市診斷比率偏低、資源布建不足,目前也仍缺乏以家庭照顧者為中心的調查統計,長照即將邁入 3.0,監委呼籲衛福部著手研擬政策時也確實檢討相關統計調查,以確保提供符合需求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