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移工|印度族群、文化多元 移工直聘有難度  專家提醒思考臺灣優勢 確保生活適應

辦公室女性專注於工作,顯示專業外勞招聘與人力資源管理.

臺印度移工合作進入討論階段,引進模式成爭論焦點,專家提醒需了解印度當地需求提出合適方案,思考臺灣對印度移工的吸引力,確保移工來臺溝通、飲食無困難。 勞動部上周召開印度移工諮詢會議,引進模式成為熱議焦點。民間團體多次呼籲政府採國對國引進,而非繼續實行雙軌制。 不過印度幅員遼闊,種族、語言、文化差異性高,曾擔任鳳凰衛視駐印度記者 8 年的尤芷薇就指出,面對印度這樣的多元特質, 「對企業來說有時候反而會希望有仲介」, 「自己一家公司去面對語言、文化的隔閡」, 直聘可能遇到的問題、成本也高。即使不是由仲介引進,「引入方式我們需要溝通」, 因為相對於東南亞,不只不易找到對接合作者,印度社會連對華人文化都非常陌生。 

印度移工|台印度諮詢會議 引進模式討論熱烈  小規模試辦 製造業在印度有設廠優先

外國勞工面試會議, 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專業人員洽談合作.

勞動部 2 日上午舉辦台印度移工國內諮詢線上會議, 討論未來開放行業、名額與引進方式,其中光是引進模式討論熱烈,會議進行約 3 個小時, 勞動部會後說明,移工團體指新開放的來源國 應該有新的做法,只採行直聘單一模式,其餘 家庭類雇主團體、學者與仲介團體等認為直聘 與仲介引進並行,對於小規模試辦時,會選任 績優仲介參與,至於試辦行業,優先考量在印度有設廠的製造業。 

印度移工|印度移工諮詢會議延期

辦公室面談外勞與雇主,台灣外籍勞工就業服務、人力資源管理.

勞動部 29 日上午表示,原排 定 4 月底召開印度移工來臺國內諮詢會議,討論未來開放行業、名額與引進方式,現因故延期至 5 月初(本週)舉行,已邀集各界印度專家、 臺商、雇主、移工、仲介等團體、相關部會及 臺印學者等參與討論,盼國內意見先聚焦,再跟印度方開工作層級會議研商。

印度移工|印度移工諮詢會議將召開 討論行業、名額與引進方式

高麗菜育成產業流程圖, 會議討論外勞相關話題, 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 專業外勞經理人與國際合作, 台灣外勞招聘與管理.

針對印度移工來台一事,勞動部表示,將於 4 月底召開國內諮詢會議,將先討論未來開放行業、名額與引進方式,已邀請相關團體、部會及台印學者等參與討論,盼國內意見先聚焦,再跟印度方開工作層級會議研商。

印度移工|印度移工適合哪些行業?仲介這樣看  新來源國管理更複雜 貿然直聘有風險

外勞集團宣傳拍攝圖,專業人員代表國際外派人力服務.

台灣印度勞務合作備忘錄已於 4 月 2 日送行政院備查,但 引進細節仍有待雙方透過工作小組會議才能確定。 對於未來開放的方向,仲介業者一致認為,開放的 行業別及國籍越多,就有更多元的選擇,但成本勢必會比既有東南亞四國增加。另外,引進初期台灣及印度對彼此的風俗習慣仍需摸索,建議官方協助搭橋,建立雙方的對接管道;引進方式若僅能採直接聘僱,將有很高的風險。

印度移工|臺印度 MOU 外界關注 立院查照改審查  移盟赴立院陳抗 籲實質審查、直聘

高麗菜育成產業流程圖, 會議討論外勞相關話題, 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 專業外勞經理人與國際合作, 台灣外勞招聘與管理.

臺印度已於二月簽署勞工合作備忘錄(MOU),民 團數次呼籲立法院應實質審查。近日備忘錄已送立法院查照,19 日國民黨黨團及民眾黨黨團提案將「查照」改為「審查」,現場無其他立委異議,因此將本案交由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審查。

印度移工|臺印度移工備忘錄公布 將開諮詢會議  開放行業及人數臺方決定 約定共推直聘

20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簽約文件與筆試場景,專注外籍勞工招聘與人力資源管理。.

臺印度勞工合作備忘錄已於 113 年 4 月 2 日經行政院同意備查,勞動部依條約締結法規定,3 日送請立法院查照,備忘錄全文也同步刊登於勞動力發展署網站,供各界查閱。

印度移工|臺印度國會友好協會成立 熊維舒任顧問 引進印度移工 仲介業者盼外交單位協助

高麗菜育成產業流程圖, 會議討論外勞相關話題, 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 專業外勞經理人與國際合作, 台灣外勞招聘與管理.

臺印度近年經貿關係加深,今年也簽訂勞工合作備忘錄,立委羅廷瑋成立與印度國會議員的友好協會,並邀請中華民國就業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熊維舒擔任顧問,希望促成仲介與印度方的聯繫管道。 

印度移工|引進印度移工 學者籲以完善環境配套  臺灣薪資有誘因 資格條件回歸市場機制

專業外勞管理員交流具多元文化背景的外籍員工.

臺印完成勞務合作協議簽署,邁出引進印度移工的第一步,初期採小規模試辦,以具備 一定學經歷與英文能力為主。臺灣印度研究 協會理事長方天賜認為,臺灣的薪資條件確實有誘因,但不能只和印度國內比較,而要 和其他移工引進國競爭,若能提供安居樂業 的環境做配套會更好,至於引進哪些地區、 資格條件,應交由市場決定,政府只要對移工權益把關。不過勞動部代表澄清,MOU 中未限制引進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