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移工|薪資提高 移工年度匯款上限將鬆綁 金管會提出修法草案 最快第四季上路
移工在臺人數已接近 78 萬人,隨著中階技術人力持續增加,外籍移工年度匯款上限有調整的必要。金管會近期提出「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 兌業務管理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擬將年度匯款金額上限由現行的 40 萬元提高至 50 萬 元。此次修正同時也增訂移工匯兌公司負責人資格條件,強化管理,並明定身份確認程序, 讓業者有所依循。
移工在臺人數已接近 78 萬人,隨著中階技術人力持續增加,外籍移工年度匯款上限有調整的必要。金管會近期提出「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 兌業務管理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擬將年度匯款金額上限由現行的 40 萬元提高至 50 萬 元。此次修正同時也增訂移工匯兌公司負責人資格條件,強化管理,並明定身份確認程序, 讓業者有所依循。
院內政委員會 2 日召開新住民專法協商,朝 野對修法方向仍有爭議,除有立委提及民團希望暫緩協商的呼籲,新法名稱、是否擴大包含藍領移工、僑外學生等也是討論重點。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公布一般營造業移工最新核配數字,還剩 1,081 個名額,後續將滾動式檢討、釋出未聘僱額度。依據勞動部最新統計,已獲核配但尚未完成聘僱程序約有 1 萬 911 個名額,近年營造業全時工作者下降 3.24%、移工占基層人力比持續增加,對薪資影響、是否能滿足最缺的技術工,仍待後續觀察。
為保障適用勞退舊制勞工請領退休金的權益,勞動基準法規定,雇主除應按月提撥 勞工退休準備金外,亦須主動估算次一年 度符合退休條件勞工所需的勞退金總額, 並於 3 月底補足差額。臺北市政府勞動局提醒,即使雇主未於期限內完成,仍應依法 估算差額並儘速存入專戶,避免受罰。
為輔導事業單位依法成立勞資會議,臺北市政府 勞動局自 107 年起陸續針對轄內事業單位,依人數規模執行分期輔導。截至 112 年底止,已發函催設 6,063 家,輔導完成 4,335 家,輔導完成設立比例約達 72%。另外,去年 12 月初次 設立勞資會議的事業單位計有 71 家,累計設 立勞資會議的事業單位,包含分支機構在內已 達到 49,828 家。勞動局表示,針對尚未成立勞 資會議的 1,700 餘家,仍將持續清查並發函輔導,也會納入專案勞動檢查對象,進一步確認 事業單位是否有實施加班、變形工時等事項。
自 113 年 1 月 1 日起,移工申請居留、延期居留或資料異動等居留相關事項,移民署即核發其含多次重入國許可的外僑居留證,移工 可持憑證多次入境,無需申請重入國許可。駐臺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公告,已取得中階技術人力資格以及 2024 年換發外僑居留證者,返國度假再入境臺灣時,得免檢附簽證、重入境許可資料。
勞動 部 113 年對於移工管理、申辦流程、服務等提 出多項變革,其中對於彈性有效運用外籍看護人力,勞動部將研擬新型服務模式,以外展方式進行,讓移工開放多一種選擇,同時擴大服務對象,另針對所有業別的移工,其資格符合 申辦中階技術人力,將會主動發函通知。
有台版晶片法之稱的產業創新條例第 10 條之 2 於去年底通過,提供優惠抵減率,包含前瞻創新研發支出當年度抵減率 25%,及購置 先進製程設備支出當年度抵減率 5%,不限 適用產業類別。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表示, 此項投資抵減預計 2 月份受理申辦,另外產創條例第 10 條之 1 智慧機械、5G 系統及資 通安全投資抵減將於 113 年底屆期,將持續 與產業界溝通,爭取在 10 月底前完成草案。
移工留才久用方案自 2022 年 4 月底上路實施, 移工符合一定薪資及技術條件,可由雇主申請轉任中階技術人力。雲林縣政府勞動暨青 年事務發展處提醒,聘有中階人力的雇主應依法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如尚未開設勞退 專戶,應儘速向地方政府辦理專戶開立及監督委員會的成立,避免違規。
配合113年基本工資調漲至 27,470 元、時薪 183 元,聘僱成本增加,勞動部修正製造業、營造業、雙語翻譯、中階技術工等合理勞動條件薪資基準,其中製造業修正 25 個職類、營造業 4 個職類,第 11 款則將雙語翻譯人員薪資下限 提高至 3.3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