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移工|協助企業制定勞工聽力保護計畫 勞安所編撰指引

【外勞社記者黃秀娟十二月廿七日臺北報導】勞工長期暴露於高噪音環境,聽力健康往往受到威脅。為改善事業單位對於勞工聽力保護工作無法有效掌握及落實之困擾,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以下稱勞安所)編撰「勞工聽力保護計畫參考指引(第五版)」,透過辨識作業環境噪音,擬訂聽力保護計畫,做好聽力保護措施等,期能引導事業單位落實各項聽力保護工作, 避免發生職場聽力損傷之情事。 

噪音作業場所勞工超過 15 萬人 

根據勞工特殊健康檢查資料顯示,我國噪音作業場所的就業勞工超過 15 萬人,占總檢查人次 的 35%。另依 111 年職業傷病防治年報資料,噪音性聽力損失為歷年常見的職業病通報主因, 約占通報量的 43.3%,顯示噪音問題對作業勞工的嚴重影響。 

勞安所表示,新版指引中強化實務執行步驟,並導入簡易及新興評估技術,協助事業單位制定完善的聽力保護計畫,聽力保護計畫之訂定,應包含:1.緣由與目的、工作項目、實施對象;2. 目標、執行流程、相關部門權責;3.執行時程規劃;4.成效評估與改善,並於執行過程中有明確的依循。並且在實施聽力保護措施的過程中,皆需定期進行成效檢討,以能適時調整作法,並作為後續聽力保護計畫調整之參考。 

強化實務步驟 籲善用簡易評估技術 

勞安所建議,事業單位可先運用簡易評估技術(例如:透過智慧行動裝置的噪音量測應用程式), 進行自主噪音監測,並將監測結果與其他聽力保護工作結合應用,以能實際掌握勞工暴露實態。 另外,對於特殊健康檢查之結果應予以整理分析並持續追蹤,以能自主掌握勞工聽力變化情形, 進而即早實施預防的因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