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勞動部最新統計數據,截止今年 5 月底, 在臺移工達 77 萬 6,575 人。近一年各行業移工增減與政策鬆綁、家庭看護新增多元認定管道以及產業景氣變化有高度關連。
鬆綁四類中農業增幅最多
112 年 6 月勞動部因應疫後缺工,放寬或 擴大製造、營造、農業、社福機構聘僱移工的資格與額度。檢視 112 年 5 月至 113 年 5 月一整年的數據,放寬額度到 1.2 萬人的農業移工,增幅最為明顯約 1.33 倍,增加 4,306 人達到 7,529 人;其中外展農務移工約佔 28.5%。
透過民間營造公司申請聘僱的移工共 4,135 人,僅達國土署總核配額度的 29.3%; 同期公共工程專案移工成長 4,863 人、民間重大工程專案移工則增加 1,272 人,三者加總與前一年同期營造移工增加人數相當。
機構看護工增長不如預期
機構看護工人數則沒有顯著提升,增加 1,565 人,增幅約 9.15%,遠低於預期。至於製造業部份,從去年 5 月至今年 5 月底約 成長 1 萬 1 千人左右,增幅 2.3%。
其中食品及飼品製造業增加人數和增幅最大,增加 5,269 人,增幅達 14%;金屬製品製造業增加人數也不少,有 4,080 人,增幅 3.59%。兩者人數增加可能與去年 6 月的鬆綁政策主要是「水產加工及保藏業」、 「豆腐製造業」和「金屬船體製造業」三個行業有關。
製造業移工增加較多的行業還有汽車及零件製造業,增加 966 人,增幅 5.66%,塑膠製品製造業增加 694 人,增幅 2.26%,電力設備製造業增加 613 人,增幅 5.36%。
電子零組件、紡織人數略減
而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則減少了 1,512 人, 降幅 2.1%,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製造業則減少了 1,166 人,降幅 8.5%,紡織業減少 了 441 人,降幅 1.9%。
除政策因素外,個別產業景氣狀況也是重要因素,以金屬製品為例,近期航太、 半導體模具需求增加,但客戶仍有庫存;國內汽車、電動車和零件需求帶動相關產業增長;去年年中電子終端市場需求疲弱、半導體供應鏈持續調整庫存等,都能多少看出對移工人力調配的影響。
家看多元認定管道 人數增一倍
除了去年 6 月政策鬆綁,勞動部在 10 月也放寬聘外看資格,增加三種多元認定管道,從去年 5 月至今年 5 月家庭看護工增加 10,922 人,增幅 5.24%;相較於前一年同期增加的 5,586 人(增幅 2.75%),約成長一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