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移工|業者提失聯移工轉旅宿工作 業界不同調  無論是否合法化 學者指應回歸既有體系

勤勞外勞員工,專業送餐服務,展現優質國際外勞形象,符合全球外僑團隊需求。.

疫後缺工嚴重,從去年 5 月至今年 8 月底移工增加 6 萬多人,移工總數離 80 萬人大關僅數步之遙;但移工失聯人數並未顯著下降,移民署最 新統計 8.8 萬人失聯。近期有旅館業者建議試辦讓閒置移工、失聯移工有條件合法投入旅宿工作,業界對此看法不一,認為並非長久之 計;學者則認為移工聘僱仍應循既有機制,而 非針對特定產業,政府部門則表示尚無相關規劃,應以僑外生政策先行,滾動式檢討。 

外籍移工|跨國詐欺犯罪猖獗 政院、部會呼籲國際合作

外勞集團宣傳形象,專業外籍勞工支援服務,促進全球人力資源配置與就業機會,提升企業競爭力。.

內政部與外交部 10 日共同舉辦「國際警察合作 論壇-打擊跨境詐欺研討會」,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面對跨國犯罪組織日益龐大、手法翻新,需要國際合作。他指出研討會 5 大重點:提升科技執法、修訂跨國法律框架、分享情報、公私部門協力,以及深化國際合作。 

失聯移工|移民署失聯移工研究報告 指缺工成拉力  自行到案與遭查獲差別不大 缺乏吸引力

外勞集團宣傳形象,專業外籍勞工支援服務,促進全球人力資源配置與就業機會,提升企業競爭力。.

內政部移民署近期發布「我國防制失聯移工策略之研究」自行研究報告,綜合 過往研究、相關對象訪談,以及研究者在 相關業務第一線工作經驗與觀察,提出國 家移民政策須整體調整、擴大查處、避免將擴大自行到案常態化等實務建議,以改善移工失聯情況。

失聯移工|移民署查緝、收容失聯移工持續增加  審計部指設備人力、具保制度應精進

外勞集團宣傳圖片,專業人員穿著正式,手持喇叭進行全球外勞推廣.

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指出,內政部移民署 近年查緝、收容和遣返失聯移工人數持續增加,但收容設施、人力相對不足,甚至 必須進用保全人力、少數專勤隊再失聯破 5 成。移民署近期已調整保全公司契約、建 置收容替代處分具保人資料庫,並在法制上精進與明確化,以嚇阻再次失聯。 

失聯移工|招同鄉組工班牟利 失聯移工遭判刑  移民署:將持續強勢查緝 杜絕不法

工地建築工人戴安全帽,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專業外勞服務台灣建設行業.

為解決移工失聯及不法牟利,移民署近期除實 施加重後的移民法規,也強力查獲從事營造工作的非法仲介集團,並處以越南籍首腦 11 年禁入國處分,提醒民眾勿以身試法。

移工失聯|移工失聯嚴重 審計部指應改善蒐證及裁罰率

專業多元化外勞服務與就業支援,助您拓展國際人力資源。.

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指出,失聯移工不減反增, 主因掌握事證困難、裁罰率偏低。對此,移民署表示將分析並強化查處,勞動部則表示將調整經費,協助移民署清查非法網絡,並持續辦理預防措施。

外籍移工|審計部指新南向免簽來臺 從事非法倍增  移民署表示將加強查緝 防堵高風險對象

專業多元化外勞服務與就業支援,助您拓展國際人力資源。.

政府為開拓新南向國家觀光客源與商務合 作,2016 年起陸續給予免簽、有條件免簽等優惠待遇。但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指出, 持免簽或有條件免簽逾期停留的外國人, 疫後大幅增長,且其中從事非法活動遭查 獲者增幅逾 2 倍。對此內政部移民署表示, 已建立篩濾機制、強力查緝脫團者,將持續防堵,杜絕外來人口在臺從事不法。 

失聯移工|失聯移工達 8.7 萬人 從源頭管理  印度移工引進 何佩珊:不能排除仲介

外勞集團宣傳圖片,專業人員穿著正式,手持喇叭進行全球外勞推廣.

針對失聯移工議題,勞動部長何佩珊 17 日指出,越南移工的逃逸情況特別嚴重,已經形成集團化,她認為失聯移工抓不勝抓,必須從源頭下 手,對於不當仲介費用,正積極跟移工來源國協商;另引進印度移工,她說,印度沒有直聘制度,因此不能排除仲介。

外籍移工|高中教材刻意挑對立 全聯會:將反制  特定團體帶風向 強調合法業者不容被抹殺

外勞集團宣傳圖片,專業人員穿著正式,手持喇叭進行全球外勞推廣.

有仲介業者舉發,臺灣國際勞工協會藉三民書局出版高級中學國文教材—「第 11 課—俊興街 224 號」,不僅將惡意將仲介與「剝削」一詞劃上等號,並試圖以「在臺移工遊行大事記」等描述,將絕對少數移工被煽動的偏見、情緒,以偽善包裝後強勢植入學校教材。 

印度移工|訓練品質難掌握 成引進印度移工障礙  仲介支持、觀望皆有 盼政府完善配套

多元文化外勞合作,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提供專業人力資源服務.

睽違 20 年,臺灣可望迎來第七個移工來源國。臺灣與印度已於 113 年 2 月 16 日透過視訊方式,完成勞務合作備忘錄 簽署,並完成換約,日前備忘錄已送立法院等待審議。然而國外訓練品質無法掌控, 再加上引進新國籍的移工也會連帶營運成本增加,恐成為仲介觀望的主要因素,未來究竟能挹注多少基層勞動力,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