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移工|一般營造移工名額剩 1 成 已聘 2,155 人 泰營造工來臺趨緩 印度能否補上待研議
一般營造業移工核配約達 9 成,在臺營造移工仍以泰國籍為最大宗,但越南與印尼籍人數成長快速;而印度營造工是否有望在試辦期就來臺,國土署表示配合勞動部辦理。
一般營造業移工核配約達 9 成,在臺營造移工仍以泰國籍為最大宗,但越南與印尼籍人數成長快速;而印度營造工是否有望在試辦期就來臺,國土署表示配合勞動部辦理。
實施超過 3 年的醫院口罩禁令,將於 5 月 19 日解除。 疾病管制署會議決議,考量國內 COVID-19 疫情持續穩定可控,且國際間陸續放寬防治措施, 「為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進入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應佩戴口罩」公告將停止適用,調整為建議佩戴口罩場所。但照顧疑似或有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人員,仍應佩戴口罩。
一般營造業移工核配約達 9 成,在臺營造移工仍以泰國籍為最大宗,但越南與印尼籍人數成長快速;而印度營造工是否有望在試辦期就來臺,國土署表示配合勞動部辦理。
因應外籍看護工從事日常照顧工作過程,可能面臨不同的緊急狀況,彰化縣政府勞工處今年規劃六場次「雇主聘僱外國人家庭看護工居家照顧安心宣導」,加強心肺復甦、哈姆立克急救法, 以及各項照護技巧及輔具操作教學,讓移工在 第一時間能夠做最適切的處置,避免憾事發生。 首場將於 5 月 16 日在雇主聘僱移工轉換服務 中心舉行。
近期移工逃逸問題再受關注,勞動部表示已擬具修法草案加重罰則,雇主和人權團體不贊同,中華民國就業服務商會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表達不同意見,支持嚴懲非法仲介、加重上游廠商監督職責。
為保障本國勞工權益,並避免雇主超額聘用移工, 勞動部實施製造業及屠宰業定期查核已逾 16年,累計查核已逾 174 萬家次,不符規定比例的雇主累計近 5 萬家次,累計提報廢止家次破 5 千家次、廢止移工人數 7,811 人。 勞動部說明,製造業定期查核程序作法,除國 內新增投資案與臺商投資案,雇主自引進符合查核基準規定之申請案首名外國人入國滿 3 個 月者,應納入每年 2 月、5 月、8 月及 11 月定期查核。而國內新增投資案與臺商投資案則於首名外國人入國滿 1 年者,於當年度最近辦理之定期查核月份辦理首次查核,第 2 次以後查 核比照一般對象辦理。
立法院 7 日三讀通過「國籍法」,為強化延攬優秀外國人才誘因,放寬申請歸化居留年限為 2 年,同時增訂免徵殊勳人才歸化國籍許可證書規費。 內政部長林右昌說明,因應民法成年年齡調降為 18 歲,這次修法將條文涉及外國人「未婚未成年」部分,改為「未婚且未滿 18 歲」,以明確界定。另考量現行規定,無國籍兒少僅可由國 人養父、養母代為申請歸化,為完備保障未成年兒童權益機制,這次新增由社會福利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為其監護人,也可代為申請歸化我國國籍。
臺印度移工合作進入討論階段,引進模式成爭論焦點,專家提醒需了解印度當地需求提出合適方案,思考臺灣對印度移工的吸引力,確保移工來臺溝通、飲食無困難。 勞動部上周召開印度移工諮詢會議,引進模式成為熱議焦點。民間團體多次呼籲政府採國對國引進,而非繼續實行雙軌制。 不過印度幅員遼闊,種族、語言、文化差異性高,曾擔任鳳凰衛視駐印度記者 8 年的尤芷薇就指出,面對印度這樣的多元特質, 「對企業來說有時候反而會希望有仲介」, 「自己一家公司去面對語言、文化的隔閡」, 直聘可能遇到的問題、成本也高。即使不是由仲介引進,「引入方式我們需要溝通」, 因為相對於東南亞,不只不易找到對接合作者,印度社會連對華人文化都非常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