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二月廿六日臺北報導】國發會 12 月 25 日舉行年終記者會,主 委劉鏡清表示攬才專法修法將以專業人才開放為先,近期可以看到新方案,中階技術工做部分則待下一波修法。
劉鏡清細數今年施政成果 12 大亮點,包 括五大信賴產業政策、全球攬才計畫、國發基金投資績效與投資五大改革、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桃竹苗大矽谷等。他表 示今年 GDP 成長率 4.2%,是過去 15-20 年 來第 2 好的成績,今年國內投資暢旺規模突破 5 兆,經濟上是豐收的一年。
劉鏡清:展望明年 建廠計畫非常多
展望明年經濟發展,各機構預估都在百 分之 3-3.2 之間,已經看到明年有非常大量的建廠計畫,臺商也因為川普措施回流,預估國內投資也能維繫在 5 兆以上。 出口部分因 AI 伺服器 GB200 封裝需求高,只有臺廠較能生產;另外因為 IC 設計、 封裝測試到組裝都在臺灣,主導全球供應鏈發展;美國的 AI 曼哈頓計畫等動作,會創造臺灣更多商機。傳產過去受「中國比較『卷』的壓力」,若壓力也影響到歐洲形成另一種保護,那臺灣的機會也會出現。
針對延攬人才部分,除了推出國家人才競爭力方案,也建立 8 部會首長定期會議。 就《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法進度,劉鏡清說明原希望大幅度修法,但涉及許多勞團意見,因此將先把中階工作擺一邊,但國際專業人才開放部分待跟政院報告,近期可以看到新方案。
是否參考日本做法開放小型投資即可取得永居,劉鏡清表示仍待觀察,目前先推動數位牧民、橋梁計畫。針對新型專班, 他表示農曆年後會再討論另一種模式;目 前專班學生若尚未與企業媒合,其經費會由經濟部負擔,將人才主動提提供給產業。
年後再提專班模式 重思人力需求
針對少子化政策問題,劉鏡清強調該部分由行政院政委陳時中專門規劃,國發會也正在重新思考新的人口結構,納入 AI 工具影響,重新研議臺灣最適人口。 他指出過去人才競爭力方案以引進為主,但不能一味看供給量,也要看人力需求;如 AI 引入工廠能降低 5、6 成人力,同時提高員工生產力,供給就不需要那麼多,因此希望強化 AI 和人文的基礎素養。
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優質外籍勞工/監護工/家庭幫傭
如有服務需求請來電 0800-32-1111 或 留言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