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移工|藍委修法進用原民 1 人得申請移工 2 人 勞陣批用錢換營造移工配額 無助原民就業
針對立院 27 日排審《就業服務法》第 46 條修 正案,國民黨版本增加「每進用原住民一人或 向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繳納代金者,得申請引進外國人二人」。對此,台灣勞工陣線認為, 這無疑形同同意營建業者可以用「錢」換取營造移工名額,為營造業更大量引進移工開的第二道後門,無助改善原住民就業處境,更不利有意願從事營造業工作之原住民就業。
針對立院 27 日排審《就業服務法》第 46 條修 正案,國民黨版本增加「每進用原住民一人或 向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繳納代金者,得申請引進外國人二人」。對此,台灣勞工陣線認為, 這無疑形同同意營建業者可以用「錢」換取營造移工名額,為營造業更大量引進移工開的第二道後門,無助改善原住民就業處境,更不利有意願從事營造業工作之原住民就業。
全國商業總會 12 月 10 日舉辦「行政院與商業領袖座談會」,包含機車、汽車貨櫃貨運、環境檢驗、 家具、化學品儲槽業等多個產業均有反映缺工問題。服務業長年爭取引進移工,商總理事長許舒博會後轉述,卓揆已有條件同意,只要提高現有本國勞工薪資,將開放申請外籍移工,並請勞動部農曆年後提出完整配套。
全臺製造業移工人數在 9 月突破 50 萬 人,其餘業別包括農業、社福、營造 3 大類 移工人數也在 9 月突破 30 萬人,10 月底達 到 30 萬 4,815 人。
疫後內需復甦,餐飲、服務業需求擴張, 部分業者改變營運模式以因應人力需求,檢視近 3 年製造業各行業移工聘僱數字,食品及飼品製造業聘僱人數顯著上升,已成為製造業統計中第 3 高移工人數的行業。
為提升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品質,勞動部每年辦理訓練單位評鑑,確保訓練內容符合職安衛法規及實務需求。截至 113 年 10 月 1 日,獲評鑑為甲等以上且仍在有效期內的訓練單位 共計 73 家,其中教育訓練管理職類 42 家、技術職類 31 家,更有 24 家同時取得雙甲等以上佳績。
立院內政委員會 16 日排審《消防法》部分條文 修正草案,此次行政院及朝野各版本涉及條文多達 30 條,以加強消防人員執行職務的安全 及衛生防護為修法重點,除增設相關專章,也提高企業自主管理和資訊提供的責任,大幅提高罰鍰並課以刑責。
勞動部 113 年 5 月定期查核資料,有 4 萬 1,724 家製造業及屠宰業雇主接受查核,發函通知 1,017 家雇主限期改善,違法比率 2.44%;勞動部提醒,針對被通知改善的雇主,必須在規定期限增聘本國勞工或減少移工,以符合規定; 如屆期未改善,將就逾規定人數廢止外國人聘僱許可。
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會議 13 日下午開會,同意經濟部提案,製造業國內承接增額 5%員額,不計入原核配比率外,亦不納入總移工員額 40%上限,亦即製造業移工總員額加國內承接達 45%,另外建立製造 業調整移工核配比率評估指標及機制,以及車體製造業、玻璃及其製品製造業等 6 行業調高核配比則下次討論。
針對資源化產業無工廠登記證業者(無須設置工 廠),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會議 13 日同意申請移工,預估 900 家受惠。 近年廢棄物清除處理相關公協會反映同為資源化產業,現行同樣具有 3K 特性及取得環保主機 關核發之許可證(或登記證),有工廠登記者可申請移工,但無工廠登記證業者(無須設置工 廠),同符合環保法規規定卻無法申請,顯失公平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