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移工|印度移工何時引進 洪申翰:須與印度溝通 80 歲免巴氏量表聘外看 擬 7 月底上路
台灣計畫引進印度移工,113 年 2 月台灣與印 度正式簽訂 MOU,11 月舉行首次的雙邊工作層級會議研商引進事宜,但迄今遲未召開第二次工作會議;對此,勞動部長洪申翰 18 日表示,與印度方仍有會議以外的溝通籌備,確切引進時間點還需跟印度討論。
台灣計畫引進印度移工,113 年 2 月台灣與印 度正式簽訂 MOU,11 月舉行首次的雙邊工作層級會議研商引進事宜,但迄今遲未召開第二次工作會議;對此,勞動部長洪申翰 18 日表示,與印度方仍有會議以外的溝通籌備,確切引進時間點還需跟印度討論。
「臺印度勞務合作工作層級第 1 次會議」已圓滿落幕,針對引進印度移工初步規劃達成多項 共識,勞動部表示,開放行業初期將以傳產製 造業優先,首批引進 1,000 名,其中 5%採用直 聘制度,對於仲介引進,雙方將選任優質仲介 機構進行互貿。
臺印度關係近年急速升溫,除就勞務合作簽署備忘錄,印度總理莫迪也和總統賴清德在網路社群互動。我國駐孟買辦事處本週也正式揭牌運作,深化雙方合作;在引進印度移工方面,勞動部也透露最新進度, 估以 5%直聘為目標。
勞動部長何佩珊透露,首次臺印度工作會議很快就會開始進行,將邀請印度官方代表來臺訪問,雙邊開始對接,進而討論、磋商引進印度移工各項措施。 何佩珊 9 月 6 日接受專訪,針對開放印度移工、提高中高齡勞動參與率以及缺工等議題做回應。 何佩珊表示,擴大中高齡勞參率是施政重點。勞動部已祭出「55 plus 壯世代就業促進措施」, 符合條件者,勞工最高可領 6 萬元「壯世代就業獎勵」,雇主提供壯世代員工職場支持輔導友善 措施,每人每月補助 3 千元,每年最高 30 萬元。
針對失聯移工議題,勞動部長何佩珊 17 日指出,越南移工的逃逸情況特別嚴重,已經形成集團化,她認為失聯移工抓不勝抓,必須從源頭下 手,對於不當仲介費用,正積極跟移工來源國協商;另引進印度移工,她說,印度沒有直聘制度,因此不能排除仲介。
臺印度勞工合作備忘錄近期通過立院初審後,隨即有網友於網路論壇指稱政府政策前後不一,也爆出不少對印度的負面言論。 勞動部發文回應,開拓移工來源國、降低依賴風險為一貫立場,也受到社會各界和 朝野立委支持,澄清絕無政治因素改變政 策方向,開放印度移工初期將小規模試辦 並嚴格把關,也呼籲國人尊重差異,勿歧視對待。
立院衛環委員會及外交國防委員會 26 日聯 席審議臺灣與印度簽署的「促進僱用印度勞工瞭解備忘錄」,最終委員會達成共識, 將MOU送出委員會。另包含兩項附帶決議, 要求勞動部 3 個月內針對印度直聘制度提出書面報告,設專責單位和訂直聘比例。
印度大選於本月劃下句點,總理莫迪領導 的執政聯盟慘勝,外界分析他的第三任期 需要專注加強經濟發展,莫迪也表示願與 臺灣加深經貿關係。
睽違 20 年,臺灣可望迎來第七個移工來源國。臺灣與印度已於 113 年 2 月 16 日透過視訊方式,完成勞務合作備忘錄 簽署,並完成換約,日前備忘錄已送立法院等待審議。然而國外訓練品質無法掌控, 再加上引進新國籍的移工也會連帶營運成本增加,恐成為仲介觀望的主要因素,未來究竟能挹注多少基層勞動力,仍有待觀察。
臺印度移工合作進入討論階段,引進模式成爭論焦點,專家提醒需了解印度當地需求提出合適方案,思考臺灣對印度移工的吸引力,確保移工來臺溝通、飲食無困難。 勞動部上周召開印度移工諮詢會議,引進模式成為熱議焦點。民間團體多次呼籲政府採國對國引進,而非繼續實行雙軌制。 不過印度幅員遼闊,種族、語言、文化差異性高,曾擔任鳳凰衛視駐印度記者 8 年的尤芷薇就指出,面對印度這樣的多元特質, 「對企業來說有時候反而會希望有仲介」, 「自己一家公司去面對語言、文化的隔閡」, 直聘可能遇到的問題、成本也高。即使不是由仲介引進,「引入方式我們需要溝通」, 因為相對於東南亞,不只不易找到對接合作者,印度社會連對華人文化都非常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