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移工|投資台灣方案 少數設於未登記工廠  監委提調查報告 要求經濟部加強防範

【外勞社記者楊孝慈 2025 年 11 月 6 日報導】 審計部報告先前點出,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自推動以來,逾半數投資案件未完成、廠商於完成投資後獲利未與員工共享,以及投資地點屬未登記工廠等情形。監察委員賴振昌、蕭自佑、 王幼玲啟動調查,要求經濟部與國發基金管理會檢討,除持續改投資環境,應對廠商困境外, 針對投資地點設於未登記工廠的情事,研擬防範機制。 

完善環境 排除投資障礙  

監委調查報告指出,截至 2024 年底,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投資計畫合計 1,619 件,金額合計達 2 兆 4,556 億元,其中 801 家廠商完成投資, 投資金額達 1 兆 880 億元,實際聘用勞工已達 24 萬 3,358 人,尚具一定成效。然而仍有高達 718 家廠商,因 COVID-19 疫情衝擊、俄烏戰爭等因素,造成投資計畫變更,經經濟部核准調整投資計畫變更展延,更有 100 家廠商終止投 資。 

考量美國對等關稅可能的影響,監委呼籲經濟部應持續改善投資環境,並對投資中廠商所面臨的困境積極協助處理,以利經濟發展。 調查報告也指出,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核定 案件中,有少數案件的申請廠商,租用未登記工廠放置設備等情事,而經濟部未能適時掌握並輔導廠商改正。監委也要求經濟部應就廠商申請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時投資地點設於未登記工廠部分,研擬具體防範機制並落實執行, 杜絕類似情形再次發生。 

專案優惠貸款 籲有稽查機制  

此外,經濟部與國發基金辦理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專案融資查核時也發現,部分廠商貸款用途與投資計畫不符,而要求承貸銀行繳回委辦手續費。調查委員認為,除應持續加強宣導廠商應依投資計畫進行外,更應強化專案融資案件貸款用途查核,並可考量與承貸銀行稽核單位建立聯繫與合作機制。  

 監委也提醒,各國均對廠商提供各項優惠措施以爭取投資,因此政府在研擬獎勵措施時, 應確認政策的目的性,避免為求兼顧各具潛在衝突性的目標,反而導致獎勵措施失效,影響廠商投資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