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移工|新住民家庭長照遇困境 盼破除門檻  學者:臺灣人才荒 須打造友善環境

分享此文章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十一月廿五日臺北報導】移民家庭也面臨照顧議題,但對長照系統仍陌生,南洋台灣姊妹會等團體 25 日公布 7 種語言的長照懶人包,並表達新住民在語 言和制度上遭遇的雙重困境,希望政府能完備多語的資訊宣導、通譯服務,並考慮擴大 長照的適用範圍,為國家吸引外籍人才、留才鋪路。 

從情境出發 民團提長照多語懶人包 

姊妹會理事長洪滿枝表示,許多婚姻移民 來臺 3、40 年,慢慢邁入中老年,遇到的已 經不只是適應融入問題,家人生病時他們經 常是主要照顧者,但無法充足了解相關資訊,長照政策沒有特別考慮新住民家庭的權益。 

姊妹會透過半年的調查,提出建言書,也製作多語懶人包,提供新住民朋友了解照顧 上會遭遇的困難與建議。 

協助設計懶人包的臺灣公民對話協會理事長葉靜倫指出,目前官方宣導,過於行政本位,網站敘述和專有名詞連土生土長的臺灣 人,也不易理解。雖然完整呈現各種可以申請的資訊,但跟實際照顧碰到的情境難以對接。 

調查中發現,洗澡、換尿布、餵飯、陪伴、 經濟因素、外出、創傷照護、溝通和申請的繁瑣流程,是新住民在家庭照顧中遭遇的 10 大難題;懶人包從這些情境出發,幫助了解不同情況需要的資源(輔具、長照資源名詞、 申請管道)。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則建議,移民家庭的內部關係、文化背景需要被理解,建議比照目前長照課程要求的 原住民文化敏感度訓練,提供各國文化特色和溝通技巧的培育。 

移民福利照顧沒準備好 留不住人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夏曉鵑則指 出,政府近來大力推動攬才專法,但是白領 人才卻未必能留下。從新住民的經驗來看, 臺灣留不住人,是因為福利照顧上還沒準備好接納移民在此終老。 

她認為臺灣未來愈來愈需要專業人士,目前努力並非只為婚姻移民,而是希望打造對各國移民都友善的環境。 

姊妹會秘書長陳雪慧指出,根據移民署調 查,有近六成 50 歲以上的新住民,希望獲得長照相關資訊,許多移民姊妹被困在家庭中承擔照顧,卻沒聽過 1966 長照專線和長照服務,長期下來,加速其身心負擔,也成為需要被照顧者,但因身分問題,被長照支持系 統拒於門外。 

照顧臺灣家人 未歸化也不能用長照

立院近期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 法》,未來將開放白領專業人才使用長照及 身障服務,姊妹會認為應該擴及到婚姻移 民,落實長照法,不應有差別待遇。也建議 在長照資源的宣傳、服務評估、人員培訓, 能夠提供多語的管道和通譯協助。 針對民間團體建議,衛福部長照司長祝健 芳表示,會再跟新住民團體和移民署跨部會 合作,幫助新住民朋友更了解相關資訊。照 服員訓練部分,勞動部目前在技能檢定已開 始發展不同語言考試,會再將相關建議提供勞動部思考課程調整。 

她也說明,因長照是以特定稅收制提供的 福利給付,在有限資源下對使用者有所限 定。因我國國籍法不承認雙重國籍,若未能 歸化則難以適用,她也認為可以拋出來讓各 界共同思考。 

移民署副署長陳建成則說明,歡迎向移民署主管的新住民發展基金申請通譯人才培訓、應用計畫和研究計畫,也會將成果提供給相關單位參考。目前也提供新住民培力網站的醫療專區和1990外籍人士生活資訊專線可供協助。 

立委推有條件開放、設新住民署 

立委羅美玲補充,照服員目前在教材和課程上也缺乏多語資源,建議衛福部再精進; 她也表示希望先從攬才專法納入開放專業人 才能使用長照和身障服務,未來能再擴及新住民,考量到長照財源狀況,可以先從取得身分證有困難者,有條件開放。 

立委張智倫除要求長照司和移民署 1 個月內回覆民團建言,也說明本會期已提出《內政部新住民發展署組織法》、《內政部組織法》等草案,盼能盡速設置新住民發展署。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