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移工|移工總數逼近 80 萬大關 差 804 人 10 年增加 27 餘萬人 社福僅 2.9 萬人
最新統計,截至 113 年 8 月底,移工在台人數 79 萬 9 ,196 人已逼進 80 萬大關,較 103 年同期增加 27 萬 1,633 人,這 10 年期間產業移工增加 24 萬 2,180 人、社福移工增加 2 萬 9 ,453 人, 近期因為高齡化、少子化影響,加上工作型態改變,疫後各產業大缺工,不只 3K 行業找不到人,連服務業也無人可找,如何運用外國人力更顯重要。
最新統計,截至 113 年 8 月底,移工在台人數 79 萬 9 ,196 人已逼進 80 萬大關,較 103 年同期增加 27 萬 1,633 人,這 10 年期間產業移工增加 24 萬 2,180 人、社福移工增加 2 萬 9 ,453 人, 近期因為高齡化、少子化影響,加上工作型態改變,疫後各產業大缺工,不只 3K 行業找不到人,連服務業也無人可找,如何運用外國人力更顯重要。
全國工業總會9月20日發布2024年工總白皮書。 工總表示,有別於過往的水電,缺工、缺人才是產業界當前普遍面臨最大的挑戰,今年以「迎向曙光-重塑台灣的關鍵時刻」為題,提 出 7 項讓台灣產業變強變大的關鍵策略。其中在人力部分,呼籲政府將移工政策與移民政策、 人口政策、人才政策相結合,並拉高至國安層 級進行整體性規劃,以解決台灣的人力資源困境。
國發會 9 月 19 日於行政院會中報告「國家人才 競爭力躍升方案」,由經濟部、勞動部、教育部、僑委會共八大部會,共同透過「強化國家未來人才競爭力」及「全球攬才」兩大主軸, 推動 6 大策略,包括促進國際學生及人才循環 交流、延攬外國專業人才,以及擴大留用外國 技術人力等,目標至 2028 年新增 12 萬名外國 專業人才,以及擴增 8 萬名技術人力。
勞團 16 日至勞動前陳情,指大量解僱相關法規排除移工,除可能影響本國籍勞工權益,實務上也未能確保移工轉換工作權益,除呼籲勞動部針對近期遭遇關廠移工提供協助,也呼籲修法、改善媒合。勞動部回應,針對近期個案資方已承諾移工與本勞共同協商,移工若有轉換困難,勞動力發展署也會提供協助。
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會議 13 日下午開會,同意經濟部提案,製造業國內承接增額 5%員額,不計入原核配比率外,亦不納入總移工員額 40%上限,亦即製造業移工總員額加國內承接達 45%,另外建立製造 業調整移工核配比率評估指標及機制,以及車體製造業、玻璃及其製品製造業等 6 行業調高核配比則下次討論。
針對資源化產業無工廠登記證業者(無須設置工 廠),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會議 13 日同意申請移工,預估 900 家受惠。 近年廢棄物清除處理相關公協會反映同為資源化產業,現行同樣具有 3K 特性及取得環保主機 關核發之許可證(或登記證),有工廠登記者可申請移工,但無工廠登記證業者(無須設置工 廠),同符合環保法規規定卻無法申請,顯失公平原則。
新學期即將展開,各大專院校規劃輔導活動協助境外學生適應新環境,移民署也協助宣導相關居留規定;受政府政策推動影 響,臺灣僑外學位生近年大幅成長,去年 已達 6.7 萬,占境外生總數 58%,新南向、 僑生產攜專班開辦至今皆已招收破萬,今 年僑生專班更突破 6 千人,成長能量強健。
為提供在異鄉的移工心理支持,幫助面對工作及 生活上的挑戰,臺南市政府勞工局首創「移工心理健康諮詢服務」,由諮商師、通譯直接到廠、到宅提供服務,有需求的雇主,即日起可電話報名。由於名額有限,呼籲把握機會參加。
《性別平等工作法》113 年 3 月 8 日上路,今年有納入專案勞動檢查,勞動部表示,這次修法幅度較大,施行初期推動全面的教育宣導措施,讓各產業雇主、求職者及受僱者建立正確的性騷擾防治觀念,針對具規模、大型企業 100 人 以上公司,9 月啟動 300 場勞動檢查。
立院法制局近期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化年代各國面對高齡化與低生育率衝擊,都透過吸引移民來因應,也對我國造成壓力。 報告建議政府應從移民角度來思考外籍勞工政策,法制化中階技術人才政策,考量經濟弱勢雇主予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