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移工|食品製造業移工人數超越機械產業居第 3
疫後內需復甦,餐飲、服務業需求擴張, 部分業者改變營運模式以因應人力需求,檢視近 3 年製造業各行業移工聘僱數字,食品及飼品製造業聘僱人數顯著上升,已成為製造業統計中第 3 高移工人數的行業。
疫後內需復甦,餐飲、服務業需求擴張, 部分業者改變營運模式以因應人力需求,檢視近 3 年製造業各行業移工聘僱數字,食品及飼品製造業聘僱人數顯著上升,已成為製造業統計中第 3 高移工人數的行業。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 27 日舉辦「113 年 資源循環科技發展及創新研討會」,展示資源循環領域的重要研發成果,明年度補助資源循環創新與研究發展計畫已開放申 請,最高可補助 500 萬元。
為提升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品質,勞動部每年辦理訓練單位評鑑,確保訓練內容符合職安衛法規及實務需求。截至 113 年 10 月 1 日,獲評鑑為甲等以上且仍在有效期內的訓練單位 共計 73 家,其中教育訓練管理職類 42 家、技術職類 31 家,更有 24 家同時取得雙甲等以上佳績。
為建構友善安全的職場環境,今年截至 10 月 底止,臺南市政府勞工局針對高違規、高風險 及高職災發生率等事業單位,共完成超過 5 千 場次的職業安全衛生檢查,以及 20 場次專家 入廠輔導。考量營造業移工大多從事風險性高 的作業,辦理外籍移工職安卡教育訓練, 110 年起迄今已有超過 240 名移工順利取得「臺灣職安卡」,以提升移工危害辨識能力。 臺南市近四年職災死亡人數,自 109 年的 28 人,逐年下降至 112 年的 17 人,臺南市長黃偉 哲於市政會議中指示勞工局持續協助製造業、 營造業等雇主,落實預防演練與宣導相關法規, 同時加強防範交通事故、性平與防疫等資訊。
歐洲商會 11 月 20 日發布 2025 建議書,共新增 65 項新議題,人力資源議題方面有 3 項,包括 強化職場親子友善措施、生育及托兒相關補助, 以及簡化外籍特定專業人才家屬居留簽證流 程。去年建議書提出的議題中,包括放寬僱用家事移工的門檻、外籍員工納入勞退新制、鬆 綁外國專業人才資格,以及藍領移工強迫勞動問題等,相關部會雖有回覆,但仍未完全解決, 因此今年再次提出。
自 113 年 11 月 20 日起,勞動部簡化外國人轉換雇主或工作登記程序,勞雇雙方合意廢聘轉出時,資訊系統將自動登載外國人轉出相關資訊,仲介或雇主不需親至公立就服機構辦理轉出手續。
冬季即將來臨,新北市政府勞工局 11 月 14 日 前往萬里漁會進行關懷訪視,發放刷毛帽 T 及 保暖毯等禦寒物資,後續已規劃前往貢寮、石門、瑞芳及淡水等外籍漁工工作地點,呼籲雇主及仲介業者協助告知,讓移工能到場參加。
微型電動二輪車已是許多移工賴以通勤的交通工具,為保障移工權益及騎乘安全,臺中市 政府勞工局印製中、外語宣導海報,提醒騎乘注意事項,包括應依規定掛牌上路、騎乘時須配戴安全帽、不得載人、時速不得超過 25 公里,以及不得擅自改裝等事項。勞工局表示, 事業單位如有海報需求,可向外勞事務科索取, 電話(04)2228-9111 分機 35523。
「臺印度勞務合作工作層級第 1 次會議」已圓滿落幕,針對引進印度移工初步規劃達成多項 共識,勞動部表示,開放行業初期將以傳產製 造業優先,首批引進 1,000 名,其中 5%採用直 聘制度,對於仲介引進,雙方將選任優質仲介 機構進行互貿。
近年重大職業災害未能有效減災,尤其營造工程職業災害高居不下,勞動部 7 日預告修正職業安全衛生法草案,從源頭防災,加重建商、業主與各級承攬承包商的管理責任,並將罰鍰上限提高「5 倍」至 150 萬元,同時對外公告事 單位名稱,以及違反事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