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移工|即日起 食藥署啟動冷凍冷藏蝦製造稽查專案

專業外勞廚師團隊烹飪展示,提升餐飲服務品質與效率。.

為維護蝦類食品之衛生安全,食品藥物管理署即日 起啟動「114 年冷凍冷藏蝦類產品製造業稽查專案」,由衛生機關針對冷凍冷藏蝦類產品製造業進行稽查及抽驗,預計抽查 75 家製造工廠。 

外籍移工|雇主違反就服法致罰鍰 113 年逾 4 千件  未經許可與非法容留 占總數 5 成 5

高效太陽能電站施工,專業安裝與維護。.

臺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勞動力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各產業勞動力短缺已成常態,113 年雇 主聘僱移工違反《就業服務法》案件遭罰鍰有 4 千餘件,其中「聘僱未經許可」與「非法容留外國人從事工作」被罰鍰案件占總數5 成5。

外籍移工|避免職災重演 民團提建立高風險名單 進行分級管理 企業應落實在職訓練

外國技術工人在工廠內進行操作與討論,展示專業技能與合作精神。.

高風險工廠火災爆炸危害預防指引」,民團質疑多數 內容皆屬既有法規範疇,關鍵應在於企業如何 落實法規,提出盤點高風險工廠,建立預警機 制、推動高風險工廠總體檢,進行分級管理、 加強勞檢,落實職安升級以及強化企業職安教 育等訴求。

外籍漁工|水產業涉強迫勞動 印尼漁工跨國提告  民團呼籲 企業落實盡職調查應強制規範

海邊漁民修補漁網,展現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專業形象.

4 名印尼籍遠洋漁工於美國當地時間 3 月 12 日 上午,根據美國《人口販運受害者保護再授權法》(Trafficking Victims Protection Reauthorization Act, TVPRA)向台灣水產龍頭旗下品牌提起 跨國訴訟,此案也被認為是美國史上首起援引此法針對水產業提起的訴訟。民間組織綠色和平表示,針對供應鏈管理,品牌及企業均有法律責任,但台灣政府尚未立法強制企業落實盡職調查,恐影響出口市場,波及產業競爭力與人權評級。 

僑外生|旅宿業衰退又缺工 請實習生遇卡件  觀光署調整印尼學生實習審理原則

外國勞工在酒店提供清潔服務的專業服務人員.

民間智庫推估去年國人旅遊總花費破億創新高,但國內旅遊總支出占比低,出國市場旺盛,國內旅宿業則僅以觀光旅館住宿率有提升。此外,旅宿業仍面臨人力吃緊,近期開放僑外生擔任房務工作尚無申請、外國實習生也發生卡件狀況。針對近年以產學合作吸引僑外生補實人力,學 者專家認為應讓教育回歸本質,業界也要思考營造對人才具有吸引力的工作環境。

外籍移工|特定工廠聯合說明 宜花場 3/19、3/25 進行

外勞集團宣傳形象,專業外籍勞工支援服務,促進全球人力資源配置與就業機會,提升企業競爭力。.

第二波特定工廠申請聘僱移工資格認定,即將於 3 月 16 日開始申請,預計將釋出 1,543 名移工配額。為使特定工廠業者更了解各項輔導資源並善加運用,以利儘速完成合法化,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及工商輔導中心 3 月下旬將於宜蘭、花蓮地區辦理兩場聯合說明會,即日起開放報名。

楷模移工|南市楷模移工推薦 納入中階人力

多元文化多國外籍勞工在辦公室慶祝成功與合作.

臺南市政府勞工局辦理 114 年度楷模移工表揚,除收件時間延長至 3 月 21 日外,因原計劃僅限於藍領移工,配合勞 動部 114 年開放外國中階移工也具備全國優秀移工遴選資格,因此勞工局修正遴選資格,讓更多優秀外籍人力均可參加遴選。

外籍移工|新竹市移工法令宣導 全年共辦理 10 場

專業多元團隊開會場景.

為加強事業單位、仲介業者及一般民眾對合法聘僱的觀念,新竹市政府今年規劃辦理 10 場移工法規宣導會,向雇主與仲介宣導就業服務法規範、 勞工權益保障及性別平等,首場 2 月 26 日已完成,後續勞工及青年發展處將於每個月辦理一場,並於活動前一個月開放報名。 

僑外生|國際專修部語言要求嚴 對外生仍有吸引力  反映臺灣教育、環境優勢 學生續留意願高

2023年台灣企業與全球外勞交流會議場景, 多國籍專業人士參與國際人力資源討論.

教育部為改善招生亂象、引導穩定有序地擴大招收僑外生,從 111 學年度開始針對重點產業推出國際專修部的招生模式, 除了提高語言能力要求,也增加訪視、中轉安置等機制。相對於更多時間投入實習的產學專班,國際專修部對東南亞學生也有一定吸引力,除了反映臺灣生活環境、 高教資源優勢,學校的特色與輔導,也是招生增長的重要因素。 

外籍看護|南市勞僱安心計畫 已服務 370 個家庭  900 名移工完成職安訓練 提升防災知能

多元國際工作者女性討論外勞議題,展現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的多元包容性。.

臺南市政府勞工局推動「勞雇安心服務計畫」, 針對家庭類與產業類分別提供創新服務模式, 透過專業團隊深入職場與家庭,協助移工提升照護技巧與職安知能,改善勞雇關係,同時降低職災風險。此項計畫開辦以來,已服務 370 個家庭,並讓超過 900 名產業移工接受職安訓練,提升危害辨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