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移工|特定工廠登記業者持續增加 已突破萬家 移工資格認定受理至 5/15 提醒把握時限
經濟部統計,截至 3 月底止,全國已申請納管的既有未登記工廠約 3.3 萬餘家,已提送工廠改善計畫有 2.9 萬餘家,經地方政府審查核定 計有 1 萬 7,380 家,較 2 月份增加 436 家。已取得特定工廠登記的業者,包含先前臨時工廠登記轉特定工廠在內則已突破萬家,合計有 1 萬 260 家。
經濟部統計,截至 3 月底止,全國已申請納管的既有未登記工廠約 3.3 萬餘家,已提送工廠改善計畫有 2.9 萬餘家,經地方政府審查核定 計有 1 萬 7,380 家,較 2 月份增加 436 家。已取得特定工廠登記的業者,包含先前臨時工廠登記轉特定工廠在內則已突破萬家,合計有 1 萬 260 家。
由於 112 年 3 月 19 日前,已向地方政府提報工廠改善計畫的案件數龐大,截至目前地方政府審核納管工廠僅完成 6 成,鑒於調派規定,該類雇主調派許可最長不得超過 2 年,期限將至,經濟部建議再延長 1 年,勞動部同意該雇主調派許可期限不得逾 115 年 3 月 19 日。
經濟部工商輔導中心統計,截至 114 年 1 月底,全國已申請納管的既有未登記工廠約 3.3 萬餘家,其中已提送工廠改善計畫有 2.9 萬餘家,經審查核定計有 1 萬 6,450 家,審查率約為 63%。已取得特定工廠登記的業者,包含先前臨時工廠登記轉特定工廠在內,目前共計有 9,931 家。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統計,截至今年 11 月 底止,全國已申請納管的既有未登記工廠約 3.3 萬家,經各縣市政府審查符合納管資格共 計 26,704 家,較 10 月份增加 123 家。已申請 納管並提送工廠改善計畫則有 2.9 萬家,其 中已有 9,152 家經地方政府審查核定,較前一月份增加 498 家。至於已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者,11 月新增 111 家,目前已累計有 1,359 家完成,包含原持有臨時工廠登記轉特登的 7,012 家在內,全臺合計有 8,371 家特定工廠。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統計,截至今年 9 月份,全國已申請納管的既有未登記工廠約 3.3 萬餘家,經各地方政府審查符合納管資格者,共有 26,267 家,增加 514 家,審 查率 93.83%。已提送工廠改善計畫的 2.9 萬 多家當中,有 8,129 家已經地方政府審查核 定,審查率 29.85%,較 8 月份增加 500 家。 已完成特定工廠登記則有將近 8,200 家。
納管工廠提報工廠改善計畫期限已於3月20日截止。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統計至目前為止,未提出改善計畫的僅有400多家,其餘申請納管的2萬多家都已依規定向地方政府提出改善計畫。針對400多家是否執行斷水、電,立委邱志偉表示,由於每一家情況不同,希望經濟部能給彈性。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3月29日邀請經濟部進行業務報告。王美花指出,之前已經多次通知納管工廠,後續是否執行斷水、斷電要看個別情形,會再和地方政府討論。
有關未登記工廠納管就地輔導,截至112年3月20日止,納管未登記工廠約3.2萬家,應提改善計畫2萬9,503家,其中2萬8,967家已提出工廠改善計畫,完成提送比例98.18%。
查處方面,111年優先查處計1,667家,截至112年3月15日止,已查處1,284家,執行率77%,其中依停止供電供水作業程序執行裁處計有455家,包括陳述意見23家、勒令停工144家、已停工或已歇業282家、停止供電供水2家、拆除4家,並督導地方政府針對應處分及停止供水供電的新增未登記工廠確實執行。
為協助業者提送工廠改善計畫,經濟部自1月起與各縣市政府共同辦理多場說明會,現場提供專人解說、專家指導業者撰寫改善計畫以及地方政府派員現場收件等服務。未來持續輔導業者依改善計畫落實工廠改善作業,協助業者儘速符合規定取得特定工廠登記。
申請納管的未登記工廠提交「工廠改善計畫」期限將於3月19日截止,不過環保團體發現,有些不符合申請納管的中、高污染、新增建工廠卻通過地方政府的納管審核。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聯盟3月14日召開記者會,要求地方政府確實審查,揪出不符納管資格的違章工廠並立即斷水斷電,協助造假的代辦業者也應重罰,以免更多業者企圖魚目混珠闖關,否則對依規定申請納管、花成本改善的業者也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