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健保投保單位資料異動 應於 15 日內變更

專注討論的兩位女性外勞,展現專業合作氛圍。.

依健保法規定,投保單位之名稱、負責人、登記營業 地址或通訊地址有異動時,應於 15 日內向健保署申報變更手續。健保署提醒,投保單位可利 用網路系統修正基本資料,無需臨櫃辦理,確保繳款通知不漏接。

勞保|勞保局 e 化服務系統擴大服務對象  即日起 申請新投保不限工商憑證單位

專業外勞管理,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提供優質人力資源服務.

為提升數位服務,勞保局 e 化服務系統擴大服務對象!即日起,除已取得工商憑證的單位外,擴大開放持政府憑證、組織及團體憑證或醫事憑證,且有統一編號或扣繳單位編號的單位,也可以線上申請成立勞(就、災)保新投保單位, 省下郵寄文件、親赴辦理的時間。 

技能檢定|39 職類學科有外語輔助 移工、外籍生等可申請

多元國際工作者女性討論外勞議題,展現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的多元包容性。.

自 114 年起,勞動部技能檢定已有 39 種職類學科試題有加列印尼語、越南語、泰國語及菲律賓(以英文)等四種語言外語輔助,移工、新住民及來臺工作外國人以及取得工作許可的僑外生,參加勞動部全國技能定於報名時可申請部分職類學科測試試題協助服務。 

製造業|水污費新費率上路 估 2,200 家製造業受影響

外勞集團水資源管理系統, 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SEO最佳圖像素材.

環境部 31 日修正發布「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水污染防治費收費辦法」,調整有害健康物質費率,將氨氮、鋅及錫納入收費項目, 並新增能資源化抵減措施。2,200 家工業區或科學園區下水道系統、晶圓半導體製造業、 發電廠、印刷電路板製造業及電鍍業等行業受影響,開徵後首年 9 成收費對象增加費額低於 2 萬元。 

外籍監護工|家庭急需看護人力 仍須落實查驗身份  違反非法聘僱、容留 最高罰鍰 75 萬元

醫護人員陪伴老人,展現溫馨照護場景.

近日許多非法仲介出沒,看準民眾因住院急需人手照顧的心理,主動發放名片,或是將名片放 置各大醫院,供民眾自行拿取,並且標榜「一通電話,立即上工」、「政府立案,開立收據」, 利用話術技巧使民眾深信,進而疏於查證該仲介所媒介之外籍看護致受騙違法。臺北市政府勞動局提醒民眾,僱用前務必謹慎落實查驗證件,才能確保不會誤觸就業服務法而受罰。 

鐘點移工|外界質疑收費過高 立委籲暫緩實施  鐘點移工試辦計畫 擬清明春假後上路

外籍看護照顧老人,專業療育服務,24小時家庭照護,台灣外勞外籍看護團隊.

為滿足國內照顧人力需求,勞動部推動「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鐘點移工計畫),評選 選出 6 家合格團體,原本計畫在 3 月底提供民眾服務,但日前遭外界質疑收費過高,勞動部 31 日表示,該試辦計畫還在做最後的前置和盤整作業,預計在清明春假後上路。 

外籍移工|首部新創企業白皮書發布 小企業居多  截至去年約 9,500 家 14%聘有外籍人員

外國技術工人在工廠內進行操作與討論,展示專業技能與合作精神。.

經濟部首次發布《2024 年新創企業白皮書》,資料顯示,截至 2024 年底國內新創企業逾 9,500 家,涵蓋健康醫療、媒體與娛樂、食品餐飲、消費產品、 軟硬體製造及應用等多元領域,營運 8 年以上約 佔 46%。人力運用方面,近六成受訪對象正職員工人數在 5 人以下,規模普遍不大。外籍員工人力運用,有 13.64%的新創企業目前聘有外籍員工,依序來自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及美國。 依據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FINDIT新創企 業資料庫,截至2024年底,新創企業的主要應用領域,前六大分別為為「健康醫療」813 家、「媒體與娛樂」695 家、「食品與餐飲」685 家、「消費產品」671 家、「其他硬體」591家,以及數位應用(軟體)531 家。工業製造(如:工業自動化、材料、金屬加工、紡織、機械)則有502 家。 

泰國移工|泰辦處舉辦潑水節暨歡樂路跑 開放報名

追逐目標的馬拉松跑者,展現堅毅精神與健康生活。.

為慶祝即將到來的潑水節,讓遠道而來的泰國移工抒解思鄉情懷,排解工作壓力,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與新北市政府勞工局 4 月 27 日(週日)上午 7 時至下午 3 時,於新店碧潭風景區東岸廣場,共同辦理泰國潑水節暨歡樂路跑活動,參加路跑者 上限 500 名,可獲得限量紀念跑步 T-shirt。 

僑外生|將開放畢業僑外生當貨車助理、理貨  業者:技能要求低 曾建議開放移工

駕駛座內部車內環境,展示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的專業外勞服務聯繫。.

勞動部 27 日預告修正藍領審查標準, 此次修正新增 6 種畢業僑外生可從事的專案核定工作,其中也包括客貨運、倉儲等物流運輸類工作;業者表示,除了駕駛缺 人,不同的業別對於隨車助理、倉儲理貨人員也都有需求,業界會希望引進藍領移工投入相關工作,但尊重也樂見政府留用僑外生政策,待法規正式上路後再討論相關培訓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