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漁工|漁業人權計劃滿 2 年 移工組織盤點成效  落實勞動條件遭評比最差 籲速改善修正

海上拖船作業的工業景觀,彰顯船舶安全與海事服務的重要性。.

「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上路滿 2 週年,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 6 月 5 日召開聯合記者會盤點執行成效,七大面向中,以「落實勞動條件」、「強化生活條件與社會保障」與「提升監管機制與能量」表現最差。移工組織呼籲,新政府應積極改善修正,即刻公佈 C188 公約國內法化具體時間表,並立法強制規範所有遠洋漁船 裝設 Wi-Fi 設備。 

外籍漁工|疫後首場漁工福祉會議 5/14 臺中召開  工資合格率近 100% 推動 C188國內法化

渡輪上的漁船,海上捕魚工作,展現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的多元海洋勞動力量。.

由天主教海員宗會(Stella Maris)所主辦的「臺灣漁工福祉國際會議」在臺中登場。行政院長陳建 仁 5 月 14 日出席開幕式時表示,外籍船員是 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夥伴,我國自 2022 年起推動「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增加港口檢查人力,2023 年工資給付合格率已達 99%,保險合 格率更達 100%。行政院已責成農業部辦理漁業工作公約(C188 公約)國內法化,並朝制定施行法方式推動,以與國際人權標準接軌,期盼未來可為船員提供更全面性的保障。

外籍漁工|養殖漁業申請資格認定 漁業署簡化文件  申請人列員工身份 免附出勤及薪資佐證

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相關船隻,海上作業與國際合作展示。.

考量養殖漁業多屬家庭式經營,許多負責人也同時具備員工身份,為簡化申請聘僱移工前出勤紀錄及薪資給 付文件,「農業部審查養殖漁業漁業工作申請引進外籍移工之雇主資格認定作業要點」第三點修正, 申請人如列為養殖場員工,得免附本人之佐證文件。

外籍移工|漁業署漁業人權國際論壇 邀集各國交流  推動國際公約國內法化 擴大移工權益保障

外籍勞工與海外聘僱公司國際會議場景照.

農業部漁業署 4 月 16 日在高雄漢來大飯店舉辦 「漁業與人權國際論壇」,邀集國內外專家學者、船員來源國與市場國駐臺機構、產業界及民間團體共同交流。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指 出,政府現正進行「保護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 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的國內法化,未來不只是外籍船員,對所有移工保護均會有所改善。 

外籍移工|臺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 關注移工權益 涵蓋招聘費用及遠洋漁工 Wi-Fi 使用權

廢棄老舊漁船沉沒在海面上,象徵漁業資源枯竭與環境保護議題。.

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將就勞工、 農業及環境等三章節進行談判。美方日前公布談判目標及相關內容,勞工章節部分, 將持續關注遠洋漁工勞動條件和 Wi-Fi 使用權,以及企業供應鏈的勞工權益,在強 化移工保障上,將討論收取招聘相關費用 條款等內容。實體談判預計在臺灣進行, 但具體時程未定。 

 美方依據「美臺 21 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 定執行法」,於臺北時間 4 月 6 日凌晨公布 有關農業、環境及勞工共三個章節的具體 文本。行政院表示,經貿談判辦公室將持 續偕同勞動部、農業部、外交部、內政部、 經濟部等部會,充分洽詢立法機關及相關 利害團體意見,就我方立場與美方進行談判,調整雙方意見和做法,以尋求共識, 完成第二階段協定。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公布內容, 勞工章節中申明可使勞工受惠且能確保自由與公平貿易(free and fair trade)的原則, 以促進經濟永續與包容成長。雙方將於各自的勞動法令中,採用並維持國際公認的 勞工權益條款與吹哨者保護規定,承諾有效執行各項法規,不因經貿理由予以減損, 將貿易活動係以勞工權益為中心的原則明確化。 

移工權益方面,美方著重於招聘相關費用條款的討論以及程序保障,例如勞權訊息流通,和遠洋漁工海上作業期間 Wi-Fi 的使用權。雙方也將就數位經濟工作者、 改善供應鏈勞權,以及提升遠洋漁船工作條件等議題進行合作。 

此外,擬議文本也明定建立供應鏈強迫 勞動,以及個別企業違反當地勞動法令的究責機制,臺美雙方將定期溝通與合作, 包括與利害關係者及其他社會團體的互動。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臺美雙方 自去年首批協定簽署後,針對第二階段的三個章節,已進行多次視訊工作會議及一 次實體會議,彼此就相關議題的法規內容、 管理措施、基本政策目標、執行成效及執行經驗持續充分交換意見,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雙方有高度的共識和方向。 

經貿辦指出,臺灣以人權立國,在勞動章節方面,將透過與美方的對話合作機制, 掌握國際重要的勞動規範內容與趨勢,共同面對 21 世紀勞動力所面臨的挑戰,讓企業的發展與人權齊步前進。

外籍漁工|遠洋漁船提供 Wi-Fi 產業坦言有隱憂 民團籲納入兩國協議 已有船東願跟進

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海上漁船夕陽景色.

勞工團體近年持續訴求遠洋外籍船員 Wi-fi 通訊權,不過近期有漁業業者擔憂, 海上工作期間的協助資源有限,提供 Wi-fi 網路可能影響分散漁工的注意力,干擾工 作情緒,甚至衍生職業災害。對此包含印尼工會、東港印尼海員同鄉聯誼會(FOSPI)和 Wi-Fi Now for Fishers’Rights 倡議團隊呼籲遠洋漁業應提高透明度,並要求臺、 印尼兩國政府將 Wi-Fi 和勞工權利納入協議中,加上目前已有遠洋漁船安裝 Wifi 並提供給漁工使用,顯示這個目標並非遙不可及。

外籍漁工|專家指供應鏈合作 人權上需「志同道合」EU盡職調查指令明年上路 產業及早因應

渡輪上的漁船,海上捕魚工作,展現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的多元海洋勞動力量。.

歐盟《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將於 2024 年上路,該指令對歐盟本地及第三地企業均有約束力,且特別將農、林、漁、礦與紡織業視為「高影響部門」。綠色和平 12 月 11 日主辦全臺首場《歐盟盡職調查指令》論壇,中華經濟研究院 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分析,未來供應鏈的合作及建立,將建立在雙方對人權保障及環境都有共識的基礎之上,國內勞動法制雖大致符合ILO精神,仍應檢視對強迫勞動的規範是否有接軌上的落差。中正大學教授廖宗聖建議,中小企業可逐步進行盡職調查,同時權宜船的運作模式最終應停止。

外籍漁工|預防落水溺斃職安署籲雇主提供漁民救生衣

安全漁船浮在水面上,彰顯海洋勞動與專業操作。.

依據職業災害保險給付統計,歷年漁業職災千人死 亡率高達全產業職災 4 倍以上,主要的肇災原因是漁民在作業時未穿著救生衣,勞動部職業安 全署呼籲,對於從事鄰水或水上作業的漁民,雇主有責任提供救生衣,同時應設置監視人員和 救生設備,預防落水溺斃災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