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漁工|漁工長時間海上作業難就醫 移民署舉辦義診
為關懷外籍船員在臺工作的健康狀況,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高雄港國境事務隊 13 日在東港區漁會舉辦大型外籍船員義診及義剪活動。移民署長林宏恩表示,大量外籍船員來臺工作,在我國遠洋漁業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透過這次義診活動,除了提供實質醫療服務外,也藉此建立友善照護環境。
為關懷外籍船員在臺工作的健康狀況,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高雄港國境事務隊 13 日在東港區漁會舉辦大型外籍船員義診及義剪活動。移民署長林宏恩表示,大量外籍船員來臺工作,在我國遠洋漁業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透過這次義診活動,除了提供實質醫療服務外,也藉此建立友善照護環境。
國際媒體揭露台灣遠洋漁船不當對待外籍船員,農業部漁業署對此強調,臺灣作為一個珍視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國家,與國際間多數理念相同的國家一致,對於任何形式的勞動剝削均抱持零容忍態度。針對船員發生傷病及緊急事件,均已規定要求應循通報系統通報;2024 年 7 月 22 日訪談銪富號外籍船員遭欠薪後, 也已協調經營者、仲介儘速償還。臺灣目前擁有約 940 艘遠洋漁船,絕大多數船主與船長均合法經營,善待外籍船員權益並重視海上安全。
受到颱風丹娜絲影響,截至 7 月 7 日 11 時止,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計2億5,716萬元, 以台南市受損金額最高,其次為雲嘉地區。農業部長陳駿季召開緊急應變小組工作會報時,責成各單位全面部署各項防災應變措施,農糧署應密切關注市場供需資訊。漁船主則應確實掌握在港漁船數,特別是外籍漁工的上岸安置人數。
為強化外籍船員在臺人權保障與生活福祉,農業部推動「前鎮漁港船員會館」於自即日起全面啟用,其中 3 樓及 4 樓旅館空間由「逸泰國際」接手經營,提供完善住宿服務,會館 1 樓 至 2 樓則是提供船員休憩、祈禱及多元休閒設 施,於去年 4 月已經開放,平均每日服務人次 達 300 人。台印雙方後續也將討論印尼漁工安置保護合作備忘錄(MOU),提升權益保障。
為評鑑仲介機構對遠洋外籍船員服務情形,農業部漁業署委託聯合行銷公司自 114 年 5 月 10 日起至 6 月 30 日辦理「114 年度境外僱用非我國籍船員仲介機構服務滿意度調查」,將從仲介機構 113 年度迄今所服務的漁船及船員人數中, 隨機挑選經營者及船員作為抽樣對象。
為加速雇主資格認定申辦流程,農業部漁業署建置「養殖漁業工作申請引進外籍移工雇主資格認定申請平臺」,自即日起一律採用線上申請。 漁業署表示,申請人可於線上系統檢核各項文件是否齊備,並可隨時掌握審查進度,截至目前為止,已有近百件透過該平臺辦理。
為強化雙方合作,駐臺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 處代表 Arif Sulistiyo4 月 22 日拜會海巡署,雙方就印尼船員保護、漁工海上失聯時的資訊交換、 港口基礎設施、改善船上設備,以及毒品和非法物品走私等議題做意見交流。
民間團體綠色和平組織去年底發布「捕撈利益、 罔顧生命」報告,指稱 2019 年至 2024 年遭印尼漁工投訴疑似涉及強迫勞動和非法漁業的 10 起案件中,全數案件與 12 艘臺灣籍遠洋漁船有關。農業部漁業署調查後,認定 2 艘漁船違規事證確鑿,違反內容包括積欠薪資及未善盡生活照顧責任,已依法罰鍰、收回漁業執照處分,多數指控涉及印尼仲介行為,相關資訊已移請印尼政府處理。
4 名印尼籍遠洋漁工於美國當地時間 3 月 12 日 上午,根據美國《人口販運受害者保護再授權法》(Trafficking Victims Protection Reauthorization Act, TVPRA)向台灣水產龍頭旗下品牌提起 跨國訴訟,此案也被認為是美國史上首起援引此法針對水產業提起的訴訟。民間組織綠色和平表示,針對供應鏈管理,品牌及企業均有法律責任,但台灣政府尚未立法強制企業落實盡職調查,恐影響出口市場,波及產業競爭力與人權評級。
第 7 屆臺歐盟人權諮商於本(2025)年 3 月 5 日在臺北舉行,雙方就近期人權發展、政策推動及優先行動計畫進行討論並交換意見,並針對企業與人權、移工等關鍵議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