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移工|民團辦移工特展 籲保障權益、加強外派模式
在臺移工總數已超過 80 萬名,女性移工近半數,為讓社會更了解移工懷孕議題,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與德國在台協會 12 月 19 日起 辦「Women no cry:移工媽媽生命故事展」。
在臺移工總數已超過 80 萬名,女性移工近半數,為讓社會更了解移工懷孕議題,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與德國在台協會 12 月 19 日起 辦「Women no cry:移工媽媽生命故事展」。
移工團體指出,新任勞動部長洪申翰上任以來, 針對勞工議題的立場與作法引發社會關注,從 勞工團體的絕食抗議、立法院的質詢到洪部長的回應,其「勞資雙贏」的口號被批評為逃避具體立場,同時削弱勞動部在勞工議題中的角色。在 12.18 國際移工日,勞工團體到勞動部提出公開就安委員名單、暫緩多元陪伴照顧計畫、移工自由轉換及取消移工年限等訴求。
面對人口結構變化、產業缺工日趨嚴峻, 行政院目標2030年增加12萬外國專業人才(5 萬名為畢業僑外生)、擴增 8 萬名外國技術人力,不過按照近期對外籍人士來臺 就讀、就業情況,則似乎仍有努力空間。
立院內政委員會 9 日再次召開新住民專法協商, 針對專法適用對象,朝野先前討論已有共識,包括婚姻移民、在臺灣取得居留許可或永 久居留的外國專業人才和中階技術移工、新住民子女等。
全國工業總會 8 月 8 日發表 2023 年白皮書,共提出 44 個議題,164 項政策建議。在「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單元,工總建議放寬移工限制,並擴大吸引及留用外籍人才,如積極開發新的移工來源國,延長續聘年限,提升各產業核配比率,降低附加就安費,縮短遞補等待期,以及簡化中階人力流程,並檢視勞動法規,以利產 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