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社記者劉達寬 2025 年 9 月 4 日報導】 臺灣扣件業遭遇美國 232 條款 50%關稅衝擊,第二季出口已見下滑。有業者分析, 經濟前景不穩定下,仍有急單需求,要確保競爭力倚賴技術人才,建議政府放寬中階移工比率,確保留才。
美國對臺課徵 20%對等關稅雖然 8 月才上路,但先前已依 232 條款針對鋼、鋁及其衍生品加徵關稅,6 月提高到 50%,8 月中再擴大課徵範圍;8 月初也針對「銅半成品」及「高銅含量衍生產品」加徵 50%關稅。
美 232 條款課徵鋼鋁及衍生品關稅
臺灣扣件產業鏈完整,供應穩定而在全球市場占有重要地位,外銷比例超過 9 成, 穩居全球第 3 大出口國。疫情期間受惠於防疫有成,曾迎來一波榮景;但隨疫後景氣低迷、國際低價品傾銷影響,到去年下半年才逐漸走出低谷,今年逐漸回穩第一季 出口值約 367.2 億元年增 5.1%。
但因扣件業出口以美國市場占比最大 (2024 年對每出口占 44%),第 2 季隨即遭遇關稅影響,訂單下滑,出口值 346.6 億元,年減 4.8%。對等關稅雖然排除銅、鋼、 鋁等,但一方面受 232 條款課徵高關稅影響,另一方面受對等關稅影響的產業(如 工具機、運輸業等)也會使用到扣件,連帶對業者形成衝擊。
依據經濟部統計,全臺螺絲、螺帽及鉚釘製造業工廠約 2 千家左右,規模多為中小型企業,工廠人數低於 20 人以下者占 7 成 4 左右。不過根據金屬中心的分析,相較於具有生產規模優勢的大廠,臺灣也有不少專注於生產客製化扣件的小廠,藉由靈活度、開模機動性,獲得歐美大型批發商青睞,下單比例頗高,深具發展潛力。
第一季出口方回穩 第二季隨即下滑
經營工廠超過 30 年的螺帽業者陳永和就表示,客戶要求不斷提升,也有不少客製化的需求;而近期因經濟局勢不穩,為避免囤積庫存,不時會有急單需求,不只要求品質,能夠符合出貨時限才是爭取訂單的關鍵,而這就需要倚賴熟練的技術人才。 然而要熟悉機臺運作產製產品達到客戶 的要求就要花上 6、7 年,出師則要 10 年以 上;另因客戶下單具循環性,經驗純熟更 能確保出貨品質穩定。
但他指出,目前在人力培育上面臨兩方面的困境,一方面本國青年投入意願低, 因傳產培養人才類似師徒制,薪資待遇需具備自主運作能力才有較大提升,加上如 今就業機會多元、工廠環境不比坐辦公室。
中小業者多 承接客製化訂單有優勢
另一方面雖然能聘僱移工,但好不容易培養到技術純熟,卻達到 12 年的工作年限必須回國;即使政府目前開放轉中階,但是額度卻只有移工核配比率的 25%,對於留才遠遠不足。
陳永和舉例,比如聘僱 12 名移工,其中 7、8 人培養到具有技術能力,雇主也希望 留才,但最多只能留任 3 名轉為中階移工; 即使移工回國後能夠再聘任新的移工,中階的人數也不占一般移工核配額度,但這一來一往就有半數的技術人力流失。
面對目前的衝擊,陳永和認為靈活性是確保產業競爭力的關鍵,而靈活性就倚賴技術人才,因此他建議放寬中階移工的額度限制,比如在總額不變的前提下提高中階額度,或甚至降低一般移工的比例,調高技術人力占比。
技術人才斷層成隱憂 恐失靈活性
他呼籲政府不只要注意失業率、減班休息對本國勞工的影響,也要考量對外籍人力的衝擊,若能調整政策確保本國與外籍技術勞工合作爭取訂單,同時也是確保產業不倒,本勞不失業,避免產業外移、整廠輸出帶來更巨大的影響。
根據勞動部發布的統計數據,扣件業所屬的金屬製品製造業(還包含手工具、模具、金屬容器等產業)長期是移工人數最多的製造業別,7 月底達 10 萬 6,838 人新高。
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優質外籍勞工/家庭看護工/家庭幫傭 / 製造業移工/營造業移工/農業移工,如有服務需求請來電免付費專線(手機市話皆可撥) 0800-32-1111 或 留言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