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移工|嘉南風災災損超過 2 萬 3 千戶  萬餘屋頂掀翻待修 突顯缺工狀況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 2025 年 7 月 28 日報導】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地區,萬餘戶屋頂掀翻亟待修繕,卻面臨人力不足。有民代建議讓移工協助,但依法移工不可從事許可外工作。仲介業者分析,屋頂修繕需要一定專業性,且因規模較小,目前合乎法規的廠商投入機率低。這也突顯全臺缺工狀況,法規和政策需要更有彈性。 

內政部日前說明,嘉南等縣市民宅災損逾 2 萬 3 千件。經盤點此次民宅受災情況, 多因風勢強勁,許多屋頂、牆面、門窗、 水塔及水管等設備嚴重損毀。 

加碼上工津貼每棟最高 3 萬元 

為協助災區民眾,行政院已核定「 丹娜絲風災家園復原慰助金專案」,將提供災區實際居住災民每戶最高 10 萬元慰助金。 臺南市及嘉義縣已先行受理申請,亦提供網路申請;截至 7 月 24 日上午為止,臺南市已受理 9,673 件、嘉義縣已受理 606 件。 內政部表示,考量傳統住家如三合院存 有一門牌多戶情形,後續將修正專案報請行政院核定,授權地方給予放寬認定的依據,讓實際受災的居住戶都能領取慰助金。 為了加速修繕腳步,內政部也透過營造相關公會盤點可投入災後復原的廠商及人力資源,針對投入行政院公告之災區房屋修繕的施工廠商,採論件計酬方式及外牆 損壞修復面積計算,提供上工津貼補助金。 修繕受損面積 100 平方公尺以上者的施工廠商,每棟發給 3 萬元,修繕受損面積 20 平方公尺未達 100 平方公尺者,每棟發 給 1.5 萬元,施工廠商只要檢具修復前後照片,經地方政府審核通過後即予發放。 

民代建議讓移工投入災區協助 

中央整合跨部會資源,投入 8,400 餘人力與設備支援受災縣市復原;並攜手地方給予災民多元支持措施,包括租金補貼加 碼、修繕貸款利息補貼、重建獎勵、租稅 減免,協助地方政府成立危老重建輔導團。 雖然政府已提供多元措施協助,但由於災損嚴重,修繕人力不足,媒體報導有民眾自行修補缺發生意外,也傳出不肖人士藉機詐騙。面對缺工,有議員提議讓移工進入災區幫忙;也有仲介業者建議放寬讓營造移工可以調派協助屋頂修繕工作。 

依據勞動部法規,移工只能依勞動部核發的工作許可項目工作,雇主不可指派移工從事許可範圍以外的工作,移工也不能自行從事許可外工作;移工也只能在許可地點工作。 

目前一般營造業移工 合規可投入

如果需要變更、調配,則必須依照「雇主指派所聘僱從事就業服務法第 46 條第 1 項第 8 款至第 10 款規定工作之外籍工作者變更工作場所認定基準」在法規允許範圍內調派,或向勞動部申請許可。 

官員也說明,若為一般營造業移工,同 一雇主承包 2 個以上訂有「書面契約」的營造工程,雇主可以不經許可調派。但若是以專案方式申請聘僱(公共工程、民間重大工程等),則只能專案專用,或是調派到其承包的其他公共工程、民間重大工程。 

針對修繕人力議題,台北市就服公會理事長張斯堯表示,移工從事許可外工作為政府明令禁止。此外如臺南有許多房屋屬傳統屋瓦,一般工人未必有能力鋪設,需要找資深師傅,也涉及職安風險。 

而一般營造業移工雖可調派,但具規模的營造廠跟民眾簽約承攬屋頂修繕工程的機率較低,因為金額小、利潤也低;實務 上多由小型工程行、水電行承接。況且目前全臺都面臨缺工問題,營造商現有工程已人力不足,調動移工投入可能性更低。 

營造廠投入機率低 仲介籲放寬法規

他也進一步呼籲相關規範應更有彈性, 如一般營造移工額度 1.5 萬名,但因招募許可函加上引進許可函效期太長,導致實際 引進比例不高,官方徵詢業者意見評估是否再縮短,但尚未提出擴增額度。 且由於專案申請工程金額門檻高,一般 營造業也有業績門檻,多半具有規模的業者才能申請到移工;但許多民間建案(如住宅)難以符合資格,由於 2-3 成的人力成 本跑不掉,缺工也進而對房價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