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社記者劉達寬 2025 年 10 月 27 日報導】勞動部公布 9 月底在臺移工總數達到 85 萬 8,939 人,具有效聘僱許可 75 萬 8,716 人,聘僱許可失效者突破 10 萬人。製造業移工為 47 萬 9,502 人,相較於製造業傳產整體受僱員工人數已出現較大的年變動, 移工人數則除紡織、成衣產業外尚無明顯縮減;近期勞動部已因應美國關稅影響, 加強比對訪查,避免企業以移工取代本國 勞工。
電子零組件、食品業仍持續增補移工
製造業各行業移工仍以金屬製品業 10 萬 8,191 人最多,其次為電子零組件業 8 萬 2,646 人,食品業 4 萬 2,453 人居第三;接續 依序為機械設備業 3 萬 8,915 人,塑膠製品業 2 萬 8,612 人,電腦電子產品業則因近期 AI 伺服器需求暢旺大幅增補移工人力達到 2 萬 7,130 人。
製造業整體移工人數較前月略增 2,288 人,仍以電子零組件業人數增加最多,月增 1,193 人,其次為金屬製品業增加 390 人,食品及飼品業增加 302 人,電腦電子產品業的移工人數增補近月則已趨緩,7、8 月分別增加 176 人、減少 19 人,9 月則僅增加 11 人。
9 月仍有數個行業出現移工人數減少,雖然都未超過 50 人,但部分業別出現連續人力縮減。包括紡織業再次出現月減,移工 人數已經連 3 個月減少,成衣服飾業 9 月雖未呈現負值(7、8 月都呈現人數減少),但僅增 1 人;橡膠製品業也出現連 3 個月移工人 數減少,其他運輸工具及零件業連 2 個月人數減少;機械設備業略減。
電腦電子產品業增補移工人力趨緩
此外,近期主計總處公布 8 月的製造業受僱人數,與去年相較科技產業大幅增加, 如電子零組件業年增 1.7 萬人、電腦電子產品業年增 1 萬人;但多數傳產則呈現縮減, 包括紡織業年減 4 千人、其他運輸工具業年減 3 千人、汽車、塑膠製品、金屬製品都年減 2 千人。
若以 9 月的移工人數來看,電子零組件業較年增 1 萬 794 人,電腦電子產品業年增 4,859 人;金屬製品業年增 3,723 人,食品業年增 2,930 人;紡織業年減 497 人、成衣服飾業年減 108 人、汽車及基本金屬業人數則略減。
紡織業移工 9 月年減近 500 百人
移工人數在部分產業仍有增幅,除因移工引進具有延遲性,另外部分製造行業家數較多,且倚賴移工擔任基層人力人數較為龐大(金屬製品業、機械設備業),或部分倚賴內需、產業模式轉型期(食品業),都是移工人數尚未顯著調整的可能因素。紡織服飾產業則已呈現整體員工、移工人數雙雙下滑的趨勢。
以 8 月的資料對比,移工占比最高的製造業別為金屬製品業 29.94%,其次為食品及飼品業 27.91%,向膠製品 24.66%居第三, 接續依序為紡織業 23.93%、塑膠製品業 21.92%;該月產業類的附加移工為 13 萬 8,196 人。
為了因應美國關稅政策及國際經濟情勢變化,勞動部的「強化雇主不實申請聘僱移工之預防查核及裁罰機制」近期做出多項調整。
防移工取代本勞 勞部啟動核對機制
為避免企業以移工取代本國勞工,勞發署建立「大量解僱應變機制」,按月透過 「全國勞工行政資訊管理整合應用系統」 比對,若雇主大量資遣國人仍續聘移工, 將列冊管理並限制 2 年內新案申請。 針對經核准聘僱後短期內即大量轉出移工、關廠或停業的雇主,將列為重點追查對象,啟動聯合實地訪查及訪談程序。經查屬不實聘僱者,除依法撤銷許可及裁罰外,並將雇主及其負責人列入管控名單, 未來再次申請聘僱移工時將優先審查。
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優質外籍勞工/家庭看護工/家庭幫傭 / 製造業移工/營造業移工/農業移工,如有服務需求請來電免付費專線(手機市話皆可撥) 0800-32-1111 或 留言給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