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社記者劉達寬 2025 年 10 月 20 日報 導】僑生產攜專班人數逐年攀升,預估占建教生比例將超過半數,民間團體彙整立法院及教育部報告,指仍有建教生勞動保護規定未落實的狀況,僑生因語言隔閡、 不諳法規更難察覺權益受損。呼籲盡速啟動修改建教合作專法,將僑生權益明確納入保障。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20 日偕同勞陣、全教總召開記者會,指出兩公約第 4 次國家報告審查在即,國家報告稱 2020-2024 年無建教合作機構及學校違反規定遭裁罰,但台少盟引用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指出,2017-2021 年建教生申訴案件中有 29 件被認定違法並依法裁罰,其中 2020-2021 年亦有 6 件。
教育部調查仍有權益保障未落實
鑑於建教生兼具學生與勞工雙重身分, 易淪為弱勢,青少年、勞工及教育團體多年倡議下,2013 年催生《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2021 年再度修法,針對工時與津貼規範更加明確:如每日訓練不得逾 8 小時、每週不得逾 40 小時,且每 7 日應有 2 日例假,違規者須給予建教生雙倍津貼賠償、建教生津貼 免納所得稅、增訂生理假權益。
然而台少盟對比 2022-2024 年教育部「建教生權益保障事項調查」,卻發現其中許多項目呈現勞動保護規範並未完全落實。 以「申請生理假被扣生活津貼」為例,儘管法規明文禁止,2022 年仍有 11.3%的本國生填答「有被扣」、2023 年為 7.5%、2024 年仍有 5%。且仍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填答不知道相關權益規範,顯示仍有宣導問題。
僑委員會辦產攜專班 人數攀升
另外,僑委會自 2014 年起辦理「3+4 產 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人數逐年攀升, 每年入學人數從 2 百多人,至 2024 年已達 5,723 人, 2024 年的建教生權益調查中, 受調查僑生人數高達 7,718 人,超越本國生。 台少盟指出,以辦理勞工保險來看,各 年仍有數十名僑生填答無勞保,3-5%表示不知道;以建教專法要求學校基礎訓練時安排僑生至少 12 小時的基本華語輔導課
程,2023 年仍有 344 人、2024 年有 215 人表示沒有安排;各年調查分別有 267 人 (6%)、294 人(5.6%)、256 人(3.6%)的僑生表 示學校未安排到機構訪視或通訊關心,前 2 年比例約是本國生的 2 倍。
勞陣秘書長楊書瑋指出,雖然建教合作專法針對訓練時間已有嚴格規範,不得於晚上 8 點之後或早上 6 點之前接受訓練,特別情況雖然延長到晚上 10 點,但每天也不能超過 12 小時(含休息和空班)。但 2024 年 教育部調查中,本國生仍有 2%左右超時, 僑生在早上 6 點則高達 7.7%(557 人),每日 超過 12 小時者有 793 人(11%),報告雖備註學生有誤填狀況,但難以讓人信服。
僑外生超時工作 勞團提醒防範
他提到近期發生不少強迫勞動事件,反 映企業未做到供應鏈管理和人權盡職調查,國際勞工組織 ILO 的強迫勞動指標首要就是超時工作,從教育部的報告反映僑生在自身權益理解和行使上跟本國生存在明顯落差,可能涉及強迫勞動風險,提醒政府和企業防範,若缺乏有效制度保障, 恐成下一個強迫勞動的高風險族群。 全教總法務中心執行長林金財則指出, 建教生以學習為目的,專法立法時優先考 量學習和接受職業技能訓練的良好環境, 考核常發現如 7 休 2 沒排休、每日訓練超過 8 小時、國定假日休息天數不足等,廠商將建教專法本與勞基法混淆。建議國教署針對調查去識別化,將違失案例做成報告, 上網公開提供學校、廠商參考。
修法納宿舍要求 限制額外打工
他也強調從近年每年 5、6 千名僑生就讀產攜專班的情況來看,未來建教生超過半數都會是僑生,過去修法時尚無這麼多僑生,現在有必要檢討如何保障其在臺就學與職業技能訓練的權益;包括僑生宿舍尚無教育法規明確規範、華語文訓練和學籍管理上的安排(大專未達 A2 退學);此外除 了建教專法規範的 40 小時訓練外,按就服法僑生還有 20 小時打工的限制,可能會有職訓 5 天,週末還打工,他認為高中階段以學習為重並不合適,專法應該予以限制。
21世紀全球外勞集團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優質外籍勞工/家庭看護工/家庭幫傭 / 製造業移工/營造業移工/農業移工,如有服務需求請來電免付費專線(手機市話皆可撥) 0800-32-1111 或 留言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