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社記者楊孝慈 2025 年 10 月 14 日報導】類鼻疽是一種由類鼻疽桿菌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台灣在水災過後偶有人群感染類鼻疽並不幸死亡的案例。農業部獸醫研究所提醒,於類鼻疽桿菌會存在於土壤及積水中,牧場經營者災後首要任務應加強環境清潔與動物健康監測, 如立即清除積水與泥沙,避免動物長時間接觸受污染泥水,並確保提供乾淨飲水。 潛伏期長工作者應穿戴防護
至於飼養人員,須全程穿戴手套、長靴與口罩等防護裝備,以降低皮膚接觸與吸入風險。 類鼻疽桿菌可在土壤中存活達 30 個月,在水中更可存活長達 16 年,常於水災或施工後隨環境擴散。人與動物感染多由皮膚接觸帶菌的泥水、吸入含菌塵埃或飲用受污染水源所致,潛伏期可短至 2 天,長則數年。
獸醫所指出,今年截至 8 月底,國內已累計 60 例本土病例,其中 10 例死亡,但由於目前尚無有效疫苗預防類鼻疽,牧場防治應以環境整治與動物健康監測為主,人類感染可透過適當抗生素治療,但動物感染多建議淘汰,以避免病原持續存在。動物若出現發熱、呼吸困難或膿瘍等疑似症狀,應立即隔離並通報獸醫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