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最低工資審議 9/26 召開 洪申翰首次主持  資方贊成調漲調幅要討論 勞方指 3%以上

【外勞社記者黃秀娟 2025 年 9 月 26 日報導】 勞動部 26 日上午 10 時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 外界關注連十漲,會議前,資方代表表示,贊成最低工資調漲,但調幅希望能充分討論,另 勞方代表則指出軍公教薪資平均調幅達 3%, 最低工資至少也應調漲 3%以上;若要落實蔡英文總統「基本工資 3 萬元」的目標,調幅更需達 4.93%以上。 

外界關注連十漲 今談調幅  

114 年最低工資為月薪新台幣 2 萬 8,590 元、 時薪 190 元;勞動部 26 日召開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討論 115 年最低工資調幅,這也是勞動部長洪申翰上任後首次主持審議會,審議委員分勞、資、學、政共計 21 人,今天實到 20 位委員,有 1 位資方委員請假,另派員出席。 

洪申翰致詞時指出,國際經貿情勢帶來的不確定性拉大不同產業經營表現的差距,也可以預見將影響就業市場;但最低工資是保障低所得家庭或基層勞工的實質購買力,具關鍵作用,他期盼會議充分討論經濟果實如何共享或該如何分享,一同找到交集。 

會議前,資方代表-全國工業總會理事何語表示,最低工資的調整已經有法律依據,除了有 CPI 的參考指示為主要指標,另有 10 個參考指標,其中常用的就是經濟成長率,他觀察 18 年來,國內 24 個產業裡,僅 2 個產業 18 年來出口增長 400%,相當於 4 倍以上,反觀其他 22 個產業呈現負成長,在 2008 年 22 個產業的成長,出口 1,200 多億,但去年只有 1,100 多億。 

傳產、中小企業才用最低工資僱勞工 

何語指出,國內產業是傾斜式、不對稱發展,半導體、通訊產業、電子零組件、電腦產業等,不會聘僱最低工資勞工,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 個體戶或傳統產業才會用最低工資的邊際勞工來操作。 

何語認為,半導體、資通訊產業、電腦電子 產業等應該納入 GDP 參考,或是另計算 22 個 產業的出口產業的成長率,政府未來應該把高 成長產業分開計算,「這樣可能是比較公平合 理的計算方法」。如同,一個村子的大地主擁 有一千甲地、收入 1,000 萬,但村內有 100 戶, 不是每戶都收入百萬,就是不對稱收入,也不對稱發展。 

何語說,工總贊成最低工資要調整,但希望能審慎評估跟參考,就看今日開會結果,全體委員所做出的決定。 

資方不敢裁員 盼勞資共同努力 

資方代表-中華民國工業協進會理事余玉枝表 示,美國對台灣對等關稅是 20%,影響資方成本,加上少子化因素,資方也不敢裁員,怕沒有優秀員工,因此仍聘僱員工一起共同努力。 余玉枝強調,台灣物價通膨,不調薪,勞工真的很辛苦,而資方也因為關稅問題付出更辛苦,工廠面臨虧損,她說是有空間可以調整最低工資,但希望共同努力生存,突破艱苦的關稅壓迫大環境。 

會議前,全國產業總工會、台北市產業總工 會與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在勞動部場外 表達訴求,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指出, 近年來,最低工資審議會已逐漸建立共識,就 是物價足額反映、經濟成長率勞資共享。根據主計總處預測,今年 CPI 成長率預測為 1.76%、 GDP 成長預估為 4.45%,因此合理調幅應接近 4%。所以月薪需增加 1,144 元,達到新台幣 2 萬 9,734 元;時薪加 8 元,來到 198 元才符合邊際勞工基本生活所需。 

日、韓等國有關稅影響 照調最低工資 

對於部分雇主團體以「美國關稅」為由,主張應縮小調幅,戴國榮表示,不是只有台灣面臨對等關稅衝擊,全球都受影響,但德國、法國、日本、韓國、越南都調漲明年最低工資, 日本調幅甚至高達 6.3%,他建議政府提出配套措施。 

他進一步表示,關稅與當年的 COVID-19 疫情一樣,僅屬「變數」,但影響範圍並非全體產業,而僅限於輸美的製造業。與疫情影響全體國人相比,關稅的衝擊程度有限,若要主張不調漲或少調漲,請雇主團體提出具體數據,證明衝擊的範圍與程度,而非僅憑空泛訴求。 

戴國榮強調,今年軍公教薪資平均調幅達 3%, 最低工資至少也應調漲 3%以上;若要落實蔡英文總統「基本工資 3 萬元」的目標,調幅更 需達 4.93%以上。任何藉口壓低調幅的作法, 都是對勞工生活權益的忽視與剝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