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移工|產業憂心疊加關稅 政院爭取排除  各項支持方案啟動 核定 15 項辦法

【外勞社記者楊孝慈 2025 年 8 月 11 日報導】 日前美方宣布台灣對等關稅 20%,但需疊加原有關稅,引發產業界擔憂。行政院 8 月 11 日 下午臨時召開記者會,副閣揆鄭麗君親上火線說明,除強調持續爭取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 與 232 條款及供應鏈合作一併磋商外,也會爭取排除適用疊加稅率。 

鄭麗君並提到各產業及農業支持方案公布後,以「移緩濟急」方式於 8 月 7 日開放申請, 相關部會也核定共 15 項辦法,面對衝擊較大的項目,責成各部會提出產業支持方案。 

工具機衝擊大 因應對策出爐  

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針對個別產業衝擊及因應對策提出說明及分析。工具機產業部分, 原稅率 4%經疊加後為 24%,主要競爭對手為 德國、日本,所適用稅率比台灣低,關稅差距約 9%,中高階工具機包括大型龍門機、車銑複合機、精密零件等可能被取代,因應對策包含拓展印度、東南亞或歐洲等市場,輔導業者導入 AI 技術(如精度補償)進行雙軸轉型, 提供貸款補助,以及透過研發補助,購置研發、 檢測及生產設備加碼擴大內需,鼓勵汰舊換新。 

工具機及水五金產業方面,主要競爭對手關 稅均為越南及中國,手工具原稅率 3.3%疊加後 23.3%,主要代工套筒、板手,水五金稅率 2.6% 疊加後為 22.6%,台灣廠商以代工家用民生用品較多,相較競爭對手國稅率均相近或更低,政院評估影響有限,協助產業發展高值化產品 並拓展市場,經濟部也推出「協助中小企業取得避險額度信用保證措施」,協助降低匯率風險,以及輔導水五金業者發展客製化及智慧化商品。 

重電產業方面,經疊加後稅率為 22%,高於歐盟的 15%但低於中國 57%,龔明鑫說明,部分產品需認證,短期替代性低,技術相較中國具有優勢,但面對歐盟因對方技術成熟度高且關稅更低,競爭壓力較大。協助措施包括拓展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推動企業策略合作以發展大型伺服器,帶動重電市場跨足高附加價值市場,以及往綠電、風電等方向產業升級。 

塑膠製品 引導中高階應用   

塑膠製品產業經疊加後稅率 24.6%,輸美產品以塑膠袋、塑膠盒、塑膠餐具為大宗,主要競爭國以中國及墨西哥為主,兩者加徵關稅後較我國稅率高。國內生產業者多屬中小企業, 因應對策包括開發輕量化綠色低碳材料、跨足中高階應用如醫材領域,以及協助開拓歐日韓等高附加價值市場。 

針對外界質疑,美方對我採疊加稅率,但日本卻不適用,官員也解釋,並未經過美方行政公告,無法證實。 

有關對就業影響,政院評估影響約4.2萬人, 包含失業、減班休息等全部樣態。 

勞動部次長李健鴻說,截至 8 月 11 日中午 為止,減班休息 3,397 人,家數 183 家,集中在製造業,均比前期減少。第一波措施已啟動, 僱用安定薪資差額補貼,由五成提高到七成, 

現正研議擴大適用產業範圍。過去薪資差額補貼以及減班休息期間訓練費用無法合併領取, 這次也做放寬。缺工就業獎勵津貼將擴大。企業雇用失業勞工,將提供僱用獎助及提供職務再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