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漁工|颱風丹娜絲來襲 農業部提醒應變措施  漁船加強繫纜固定 掌握外籍漁工動態

【外勞社記者楊孝慈 2025 年 7 月 7 日報導】受到颱風丹娜絲影響,截至 7 月 7 日 11 時止,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計2億5,716萬元, 以台南市受損金額最高,其次為雲嘉地區。農業部長陳駿季召開緊急應變小組工作會報時,責成各單位全面部署各項防災應變措施,農糧署應密切關注市場供需資訊。漁船主則應確實掌握在港漁船數,特別是外籍漁工的上岸安置人數。 

勞動部統計,截至 114 年 5 月底止,在台受聘僱從事船員、農林漁牧或養殖漁業,以及外展農務工作的移工人數 20,252 人,以雲林縣 2,215 人及屏東縣 2,170 人位居前一、二名。至 於從事農林漁牧或養殖漁業工作,以雲林縣、 彰化縣及屏東縣人數最多,分別有 1,671 人、 1,410 人、1,209 人。 

採收期作物 務必做好防災準備 

陳駿季表示,目前雲林以南稻作採收已近尾聲,但臺中、苗栗、桃園等中、北部地區正值採收期,農糧署應密切關注及宣導颱風過後搶收作業。在果樹防災方面,針對中南部地區正值採收期的水果,包括香蕉、番石榴、木瓜、 紅龍果、龍眼、葡萄等,應提醒做好防災準備。 他也指示漁業署持續加強漁業電臺廣播,提醒海上作業漁船遠離颱風路徑或進港避風。

對已停泊漁船,務必加強港區漁船纜繩固定,避免漁船碰撞、傾斜。漁船應確實掌握在港漁船數與漁工上岸安置人數,特別是外籍船員,以 確保其人身安全。 

在養殖漁業防護方面,澎湖及沿海低窪地區養殖業者須注意防範海水倒灌,並持續與地方政府及養殖團體保持密切聯繫。 

農損金額 台南、雲嘉地區最高 

漁業署進一步說明,箱網及淺海牡蠣養殖業者務必加強固定海上網具及纜繩等設施;定置網業者,則要檢視框架、浮球、網片等設施並固定纜繩。 

農業部統計目前農業災損狀況,以臺南市損失 2 億 1,024 萬元、佔 82%最多,其次嘉義縣損失 2,230 萬元、雲林縣 2,083 萬元,以及南投縣 270 萬元。 

農產損失金額 2 億 3,791 萬元,受損作物主要為文旦柚,損失金額 1 億 1,840 萬元,其次為龍眼、椪柑、食用玉米及香蕉等。 

畜產損失估計金額 235 萬元,主要受損畜禽為雞。民間設施損失 1,690 萬元當中,包含農業設施(如水平棚架網室及塑膠布溫網室)金額 90 萬元,以及畜禽設施 1,600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