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移工|農業移工近萬 農糧業人數逐步上升  作物種類多 生產面積計算仰賴圖資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三月十一日臺北報導】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從事農、林、 牧或魚塭養殖工作的受聘僱移工為 7,660 人、受聘僱的外展農務移工為 2,263 人,兩 者合計即將突破萬人大關。由於實際引進 比例高,去年農業部也再申請增額 8 千,尤以農糧工作的份額為多;而由於農業作物 種類多元,加上以生產面積為門檻,因此在申請時也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如一塊土地上混作、地物複雜,就需要更準確的圖資來判斷生產面積。 

去年放寬實際從農可以銷售認定  

根據農業部去年中的統計,畜牧業聘僱移工最多,其次為外展農務工,而農糧業聘僱的移工與外展農務工人數相當。 針對農糧移工部分,去年農糧署修正申請移工的雇主資格,不具農保身分實際從農者,銷售金額/生產資材達標也可申請,門檻分別為 25 萬元與 15 萬元,申請時須檢附銷售或購買憑證;另外針對承租土地不足 3 年但具有優先續租權者,也放寬認定。 

自 2023 年 6 月開始,為改善農業缺工問題,農糧類別擴大:蔬菜、花卉、種苗、 果樹、雜糧、特用作物(不包括檳榔、荖藤< 荖花及荖葉>、菸草)及設施農業等產業;去 年 2 月又針對設施農業做更明確的定義,包 含食用蕈菇、溫網室蔬菜及溫網室果樹。 

生產面積是資格認定重點  

而各類別產業的申請資格的重點,除了身分認定(農民、農民團體、具經營事實的事業單位),還有部分產業須具備種苗登記證(種苗、水稻育苗),多以生產面積為認定門檻。 

如蔬菜產業須達 1 公頃、花卉產業達 0.5 公頃、果樹 2 公頃、雜糧達 10 公頃、茶葉等特用作物產業則須達 2 公頃以上。1 公頃 為 1 萬平方公分,而民間慣用的 1 甲則約為9699 平方公分,約等同 0.9699 公頃,也就 是說 1 甲不等於、也尚不足 1 公頃。 另外申請時的檢附文件,包括農保、銷 售等身分證明,以及員工相關資料(勞保、 農保、出缺勤、薪資給付等)。 

災損 APP 拍照可對應 GPS 和地號 

也需要提供合法持有或租用農地的相關證明,如土地租賃契約(租用土地效期自 申請日三年以上)、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 (實務上提供近 3 個月為佳),若使用地類別為空白,則需要另外檢附土地分區使用證明書。 

為了縮短作業時間,農糧署去年修正要點時已放寬規定,申請人提供每筆土地近一個月內照片送審,得免實地勘查。 

而為了確認實際生產情況與經營面積, 申請人提供至少 2 張彩色照片,需要註記地號、拍攝日期、種植作物類別等資訊(比 如可以白板呈現搭配拍攝)。 

同時農糧署也要求申請人要提供經營場址現場平面配置圖,可以檢附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同意書影本,或溫網室使用執照影本;溫網設施補助的核定資料;林保署的空拍圖彩色影本,或足以辨別地貌狀況及地物種類最新空拍圖彩色影本。 

圖資系統 可先做面積扣除  

審核實務上,為確保拍攝的照片精準符實,會採用「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拍照」 APP,能精確對應 GPS、地號;針對平面配置圖部分,則會以內政部的地籍圖或國土繪測圖資系統取得航照圖,作為比對資料。 

若整塊土地並非全用做種植,也可以透過相關系統的面積測量功能,扣除建物、 水塔等面積,利於計算種植面積,若仍有疑義再進一步實地勘查。此外,如果土地所有權僅為部分持有,申請人也要提供共有土地的分管契約書及分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