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缺工嚴重,外籍移工成為重要生產力。 立委鄭正鈐表示,目前農林牧及養殖漁業實際聘僱移工人數 3,987 人,外展農務則有 1,980 人,實際聘僱人數和核定都有差距。
鄭正鈐說,外展農務係由相關農漁會等非營利組織擔任雇主,並非專業處理移工事務的單位,較缺乏引進、管理的能力, 請農業部針對是否開放就業服務機構從事外展農務,以及農忙時期放寬工時相關規範等議題進行研議,改善勞動力短缺問題。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 3 月 4 日安排農業部 進行業務報告。代理部長陳駿季回應立委質詢時解釋,由於外展農務需要派工到有人力需求的地點,必須對整體農業網路熟悉,因此還是以大型合作社為主,若對農業環境不了解,後續恐影響調度服務。
根據立委所提供資料,農業常態缺工, 農林漁牧業約 1.2 萬人次,季節性臨時缺工 約 20.1 萬人次,為解決基層人力缺乏的困 境,勞動部已針對農林牧及養殖漁業開放 9 千個移工配額,外展農務則有 3 千個,但核定人數分別為 4,945 人、2,600 人,均和原本預估有落差,而實際聘僱更僅有 3,987 人、1,980 人。
為改善農業季節性缺工問題,現行外展農務模式由農、漁會、農林漁牧有關合作社或非營利組織擔任外展機構,並指派至有人力需求的場域。外展機構應向農業部 提報服務計畫並審核,且負擔外籍移工招募、聘僱及後續生活管理等法定責任。
農業部報告中也提到,截至 112 年底止, 累計核定農林牧及養殖漁業 4,945 件、外展 農務計畫 218 件,已聘僱 5,898 名外籍移工 於各農業場域工作。同時配合新南向政策 辦理外國青農來臺實習計畫,與印尼及菲 律賓等國合作,遴選外國青農至我國農場 實習,共計 171 位外國青農。
另外,由於農業性質特殊,農忙、農閒 時期差距大,鄭正鈐也關心是否可能突破勞動基準法工時限制,並開放農業移工在 農閒時跨行支援其他缺工產業。
陳駿季說明,農忙時節可透過專案報准調整工時,但農業移工調派會受到勞動部規範限制。立委請農業部加強溝通,必要時可透過協調會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