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漁工|確保通訊權 民團籲將Wi-Fi納強制規範,有助緩解外籍漁工身心壓力 保障作業安全

移工離鄉背井,需要家庭、親友的支持,然而遠洋漁工遭受受傷、不當對待、欠薪等情事時,常因船上缺乏網路設備而沒有求助的機會,更無法與家人聯繫。目前在上千艘遠洋漁船中,有提供網路設備僅不到一成,台灣人權促進會等多個民間團體2月20日舉辦記者會,呼籲政府將Wi-Fi納入強制規範,強化漁船資訊的公開透明,讓外籍漁工申請來臺工作時,確認所工作的漁船是否提供網路通訊,也能減少海上喋血事件的風險。呼籲各界重視遠洋漁工的通訊權利,讓臺灣漁業擺脫血汗困境。

印尼漁工AndrisNabelang説,他工作的漁船每8個月才靠港,期間根本無法與家人聯繫,也無法得知薪資是否確實匯入。另一名印尼漁工Wandi也提到,他在海上作業期間,接連遭逢未婚妻離開、父親過世的打擊,卻是在靠港聯網時才得知。他談到,很多漁工都有類似故事,面臨超長工時、安全設備不足、不安全的工作環境,或者薪水未入帳、被解僱,只要漁工無法享有通訊權,就不可能捍衛自己的權益。

前來聲援的立委邱顯智表示,海上作業環境,讓遠洋船員猶如處在孤島,無法及時對外求助,一旦生、心理壓力爆發,就有可能發生不幸的海上喋血事件。他認為,提供Wi-Fi不只是保障船員,也是為了雇主,濫用權力會受到節制,他也會在這個會期,持續督促農委會漁業署、交通部航港局改善。

民間團體表示,臺灣遠洋漁船逾 1,100 艘,估計約18,000至22,000多名來自東南亞的外籍漁工,但根據漁業署「外籍船員互動服務平台」資料,目前可查詢到27艘漁船有裝設Wi-Fi;而根據漁業署去年12月底的「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及業者提供的資訊,約98艘船已裝設Wi-Fi,其中共有89艘漁船有提供給船員使用Wi-Fi。

桃園市群眾協會主任汪英達表示,網路通訊權就是人權,船員在海上封閉的環境長達數週甚至一年,增加許多身心危害風險,政府有義務保障其通訊的基本權益,有助調解身心壓力。

同時他也提到,有些船上不是沒有衛星電話或網路,但只有船長才能使用,汪英達認為這是非常惡劣的行為,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保障船員使用網路的權利。

去年行政院提出的「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中,針對漁船配置 Wi-Fi將提供相關補助。民間團體指出,計畫四年的目標僅補助60艘漁船裝設,且四年的補助費用,設備費與通訊費合計才2,856萬元。而「遠洋漁船經營者提供非我國籍船員無線網路使用輔導措施」僅是鼓勵性質的政策作為, 若沒有法律約束力,恐仍無法解決遠洋漁工所面臨的困境。

申請外勞專家(02)2765-1111
您找到最適合的優質外籍勞工/監護工/家庭幫傭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