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外生|因應 AI 趨勢 4 年內將培育 20 萬人才  每年引入 2.5 萬名海外生 解決人力不足

【外勞社記者楊孝慈三月二十日臺北報導】立法院經濟委員會 3 月 20 日安排經濟部進行業務報告。經濟部表示,預計 114 年至 117 年培 育 20 萬名 AI 人才為目標,每年培養 2.5 萬名國內人才,藉由 2+4 人才培育方案,規劃每年招攬2.5萬名海外生,解決國內人力不足問題。 此項方案 113 年已先行啟動,截至今年 1 月共 培訓 6 萬 2,488 名,未來也將藉由機器人與生成式 AI 的整合提高生產力。 

 企業輔導方面,113 年共輔導 2,228 家企業導入AI 應用,114 年預計將製造業 AI 應用普及 率由 12.3%提升至 20%,並新增輔導 1 萬家廠商,目標 117 年將 AI 應用普及率提升至 50%。 

美國關稅衝擊 將與廠商座談  

立委呂玉玲也關心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加徵關稅,以改善貿易逆差,其中台廠出口美國以機械用具、電子零組件為主,且台灣是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國家,後續對產業的影響為何? 

郭智輝回應,已針對各種不同情境進行模擬, 對美貿易出超部分主要在伺服器部分,會去訪 談業者,共同討論如何因應,包含立委所提的 產業別也都有談過。外界也關心台積電赴美是否連帶供應鏈一起出走?他強調,台積電是世界級公司,其他上、下游產業要看成本能否符 ,若不符合很難移動。 

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已啟動,目前已提供諮詢及輔導中小微企業 6.5 萬家,協助創造 57.7 億元產值,今年加碼投入 116 億元, 預計諮詢及輔導 19.3 萬家,目標可創造 689 億 元產值。 

未登記工廠納管輔導方面,全國共有 3.2 萬餘家申請納管,提送工廠改善計畫2.9萬餘家, 截至今年 1 月底,已有 1.8 萬家完成改善計畫審查,9931家取得特定工廠登記。經濟部指出, 已訂有優化工廠改善計畫審核作業工作指引, 供第一線人員參考,並透過輔導團協助,協助事業單位及早完成環保、消防、水利、水保等 設施改善,順利取得特定工廠登記。 

助傳產數位化 五大產業列重點  

對於應處分及停供水電的新增未登記工廠, 114 年優先查處 1,181 家,截至 1 月底已查處 960 家。 

傳統中小型製造業面臨新興科技及高齡化缺工等挑戰,經濟部已選定金屬製品、食品、 塑橡膠、紡織及化妝品等數位化程度較低的產業推動數位轉型。經濟部籌組數位轉型服務團, 自 110 年至 114 年 1 月底,已提供 1867 家中小製造業者諮詢、訪視、診斷。 

經濟部表示,113 年重點中小型製造業投入數位化比例已達 99.2%,已有顯著提升;其中達數位優化及數位轉型比例已有 51.3%,顯示中小型製造業已積極投入數位工具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