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農業缺工問題,日前農委會於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提案,將農業移工由目前的6千人增加到1萬2千人。立委呂玉玲表示,農業作業型態特殊,以致移工失聯比例較高,有全國農會作為非營利仲介,因行蹤比例超過標準,被勞動部不予換證處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業勞動型態與其他行業不同,會再來跟勞動部反映。
日前監察院調查點出農業移工引進三項缺失,包括農務工作需大量體力工作,且工作環境不佳、工時特殊,許多農家雇主僅願提供最低薪資,導致市場薪資無法提高,也因為受不同作物特性影響,工時及報酬不穩定,種種因素造成移工難以適應,行蹤比例偏高。
外籍移工外展農務方案係透過農、漁會、相關合作社或非營利組織引進移工,再指派至有需求的場域提供農務服務,以解決季節性缺工問題。呂玉玲表示,有農會原應在110年換照,卻因失聯比例過高,導致無法再申請引進,到112年都還沒恢復。她強調,農會是最了解農民需求的單位,這類問題需要農委會協助解決。
陳吉仲表示,農業多為戶外工作,相比其他行業更為辛苦,會再跟勞動部討論,將農業作業特殊性納入考量。陳吉仲也提到,目前農業常態缺工約1萬多人,因此移工額度若增加到1萬2千人,將可改善大部分的常態缺工問題,同時也要逐步自動化,減輕對基層勞動力的依賴。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3月22日安排農委會進行業務報告並備質詢。在農業勞動力與缺工方面,輔導引進農業外籍移工從事外展農務服務、畜牧、農糧(蘭花、食用蕈菇及蔬菜)及養殖漁業工作,累計至 111 年底止,外展農務進用 915 名、畜牧 1,207 名、農糧 462 名及養殖漁業 134 名,總計 2,718 名,近期配合疫情管制鬆綁將加速進用。
日前農委會與勞動部協商,農業移工員額增加至1萬2千人,已獲初步同意;小型農戶移工核配比由 35%提高為本、外勞1:1,並新增開放花卉、種苗、水稻育苗、果樹、雜糧特作、設施農業及林業 類別,並調降蔬菜申請門檻。後續勞動部完成修法後,將同步修訂相關審查作業要點受理申請。
為防範非洲豬瘟,旅客違規攜帶動物檢疫物未申報檢疫,至今年3月5日共裁罰3,015件,旅客自3年內發生非洲豬瘟國家攜帶違規豬肉製品未申報檢疫裁罰20萬元有1,069件,未當場繳清罰鍰而遭拒絕入境之外來人口共341人。111 年 5 月 20 日起進一步針對郵遞寄送收件人,首次裁罰20萬元,第二次以上則重罰100萬元。截至112年3月3日止,違規案件共 393件,調查確認為輸入人後裁罰6案。
申請外勞專家(02)2765-1111
您找到最適合的優質外籍勞工/監護工/家庭幫傭